如何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如何培養小班幼兒良好行為)
我國著名教育家陳鶴琴說:“人類的動作十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養成的。所以,幼年時代應當特別注重習慣的養成。”但在現代社會中,由于受家庭和社會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小班幼兒入園初期,我們會發現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種種不良行為習慣,如撕書、破壞玩具、扔東西等破壞行為,不參與游戲活動、不說話、害羞及怕見陌生人等社會交往偏差行為,偏食、暴飲暴食等不良飲食行為,打人、罵人、搶玩具等攻擊性行為。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討論:如何從幼兒心理特點出發,幫助小班幼兒糾正不良行為習慣?
小班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矯正
小班幼兒入園初期,由于入園前生活環境、家長撫養方式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孩子們的在園表現也不盡相同。有的孩子情緒穩定,能較快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有的孩子卻表現出打人、咬人、抓人等一系列的“攻擊性”行為,這些行為會阻礙孩子的社會性、個性和認知的發展,需要及時進行矯正。
一、提升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
科學培訓促提升。為了提高家長科學育兒的能力和水平,我園多次邀請省內知名幼教專家來園,對家長進行學前教育學、教育心理學等內容的培訓,引導家長主動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科學育兒。同時,借助家長會、育兒知識宣傳欄、公眾號等形式和平臺,讓家長知道習慣培養的重要性,并向家長介紹矯正幼兒不良行為習慣的方法,指導家長能夠按照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有策略地幫助幼兒改掉“攻擊性”行為。
營造積極和諧的家庭氛圍。民主型的家庭關系,能夠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起到潛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在積極和諧的家庭氛圍熏陶下,幼兒能夠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認可,富有愛心和同情心,身心健康發展,也就會極少出現“攻擊性”行為。
二、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
構建平等、和諧的師幼關系。平等、和諧的師幼關系應該是亦師亦友的,只有讓幼兒在積極、平等、和諧、友愛的教育環境中獲得安全感,才能減少小班幼兒“攻擊性”行為的出現。
布置溫馨的幼兒園環境。幼兒園要合理安排幼兒的活動空間和場地,環境布置應遵循溫馨、安全、富有童趣的原則,作品墻面可以適當留白,班級區角要提供足夠的活動材料,物品擺放要有序。另外,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教師組織幼兒如廁、盥洗、游戲等環節時可以分組進行,這樣可以減少因擁擠而導致的幼兒心理焦慮和小朋友之間矛盾的發生。
三、開展豐富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小班年齡階段的幼兒喜歡模仿,教師引導幼兒在生活中模仿成人的言行、繪本故事中的人物,讓幼兒感受和體驗不同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內心情感,能夠培養幼兒的同理心和“利他”行為,從而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引導幼兒在日常生活或游戲中進行適當的情緒宣泄,也是糾正小班幼兒“攻擊性”行為的重要方法。焦慮、煩躁、憤怒等情緒的出現往往是“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導火索,適當進行情緒宣泄有助于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進而減少和杜絕“攻擊性”行為的發生。比如,在戶外體育游戲中,進行走、跑、跳、攀爬等活動,通過放松的運動讓幼兒的情緒變得平穩,以達到發泄不良情緒的目的。
四、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規,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為,逐步引導幼兒學習自我管理。”小班幼兒離開家庭,進入幼兒園,開始獨立參與群體生活,對他們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規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在區域自主游戲中,教師提示幼兒遵守區域規則,根據區域空間設定游戲人數,以減少因為區域內擁擠和爭搶玩具而發生的“攻擊性”行為。再如,教師利用看圖片、念兒歌等形式,引導幼兒學會下樓梯靠右行走、滑滑梯時先下后上等規則,避免幼兒因肢體碰觸而導致的推人、打人等行為的發生。
五、培養幼兒運用語言交往的能力
小班年齡階段是幼兒“攻擊性”行為的高發期,因為處在這一年齡段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差,常常會通過肢體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以,要想矯正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培養其運用語言交往的能力也十分重要。
掌握基本的交往技能。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幼兒學習、使用基本的交往用語,增進同伴之間的友好體驗。在晨間入園時間,設置“小接待”角色,幼兒輪流值日,“小接待”通過微笑、問好、招手等方式向同伴表達友愛之情;在集體教育活動中,教師有意識地開展趣味性的游戲活動,培養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比如,音樂游戲活動中,引導幼兒為歌詞內容“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敬個禮,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創編動作,讓幼兒在與同伴的良好互動中,感受愉悅情緒,增進同伴情感。
學會使用禮貌用語。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重為幼兒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教幼兒學習簡單的禮貌用語,如“請、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在區域游戲和主題活動中利用繪本、情景劇表演等方式,引導幼兒感受語言交往的樂趣,如在小班音樂活動“親親熱熱在一起”中,幼兒通過扮演不同的人物角色,學習正確使用“請、您好、謝謝”等禮貌用語,體驗一家人親親熱熱在一起的幸福感。
六、甄選大眾傳媒文化教育內容
“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甄選適宜幼兒觀看的大眾傳媒文化教育內容,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厚植紅色基因,將思政教育融入幼兒的生活,在幼兒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培養幼兒關愛他人、積極向上的品質,杜絕幼兒“攻擊性”行為的發生。
小班年齡階段是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糾正不良習慣的最佳時機。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追根溯源,深刻剖析幼兒“攻擊性”行為的成因,家園合力,雙向互通,及時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習慣,進而促進幼兒健康、全面地發展。(來源:《山東教育》幼教園地)
作者:張潔
編輯:冀春鑫
審核:周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