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健康報告
(來源:心悅家庭教育)
編者按
近日,教育部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工作,教育部印發了《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信中提出了六方面要求,具體如下,主要是提醒和疏導學生心理健康,在此,我們結合“疫情期間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內容”,圍繞“心理減壓”、“親子溝通”、“快樂成長”等重點內容進行了講解,并邀請家長共同分享,讓家長們深入了解孩子心理健康問題,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一、做好個人防護,提高學生安全防范意識
2018年8月26日,教育部對控印發《致全國中小學生家長的一封信》,首次明確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隱私保護機構和電話手表、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帶入校園。
該校要求家長必須要將個人信息如實填寫教育部《學生安全教育督導》相關規定,教育督導檢查管理工作重點向學校發出安全提示,教育督導檢查工作重點向家長宣傳和告知學生安全知識,告知家長可咨詢學生的去向、聯系電話、微信等,讓家長隨時隨地、主動向學生身邊宣傳;對各類學校進行了安全管理,如:廈門市周邊居民委員會、學生家校、校園周邊人群密集場所、應急處置工作等,要求家長向學校和有關部門報告,保障家長及時到校。
防止學生及師生發生意外傷害事故
教師應該加強教育教學工作,加強安全教育,同時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對學生的安全知識教育和安全防范教育工作。學生、家長在校內可以陪同檢查,不可以全程陪護,以防發生意外事故。
實施“新課程”后,學生和家長應如何安全教育?
答案解析:
一是教師不得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不讓學生遲到早退、與同學結伴外出玩耍、無故離開校園,不得擾亂課堂紀律,擾亂課堂紀律。應向家長告知,反映學生家校相互之間的安全事故,不得隱瞞家長的電話、信息等,要開展安全教育和防溺水教育,刻不容緩。學??梢园褜W生的個人情況告知家長,切不可擅自曠課,事后可以通報。家長要加強對孩子在校安全教育的教育,并配合學校做好學生的安全教育和防溺水教育,爭取家長和孩子一起共同參與其中。
二是家長要牢記《通知》,加強對未成年人溺水安全教育和防溺水教育,同時教育未成年人遵守社會公德和法律法規,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和能力。同時,要督促家長掌握未成年人日常生活和外出的安全知識,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進入校園。
三是學校要加強對未成年人溺水安全教育和預防教育,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要讓孩子提高自我保護意識。要讓孩子增強自身安全防范意識,遇到溺水、墜樓、交通事故等安全隱患時,要主動向家長報告。
四是家長要加強對未成年人溺亡的監護,讓孩子在自家小區、學校或社會、自然災害發生的時候,不擅自與同伴結伴而行。
五是建立家長學校,跟蹤調查,指導孩子的學習,指導孩子的成長,及時和老師溝通,向家長匯報孩子的學習情況,及時與家長取得聯系,與其他監護人進行溝通交流。
六是規范管理,從嚴管控,到疏通。讓孩子不在戶外活動中突然消失,在做好防控措施的情況下,減少溺水事故的發生。
通過以上的工作,我們已經了解了我國兒童的溺水高發地年齡段,要掌握孩子溺水的基本常識,不要讓孩子在河邊玩耍,因為這些地方會威脅生命安全,所以大家一定要時刻關注孩子的安全,預防安全事故!
附近急救方法和技巧
網絡
↓↓↓
長按二維碼關注四川成都應急安全網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