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嘴小孩子不聽話,打屁股不科學,打屁股沒用,教不成功,搞不懂為什么會用這種方法,也不清楚到底該怎么教育。
小E今年3歲半,本來是一個乖巧的小男孩,但是最近小E因為經常被我揍,不聽話了,我罵他他也不聽,小E有時候也會用這種方式,惹我生氣。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小E變得越來越沒自信,變得越來越不自信。
小E和老公都是公務員,他們的工作非常繁忙,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辭去工作,全職在家照顧孩子,可是我發現,他們都是一個唱紅臉一個唱黑臉,尤其是對孩子。
孩子在三歲的時候,正好處于一個叛逆期,我開始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我開始把注意力從他身上轉移到自身成長,做到對孩子不斷放手,同時也要多多關注他的情緒。
我開始意識到,我的焦慮源于對孩子的過度關注。
當她不聽話時,我開始自責愧疚,反思自己是不是太過于嚴苛了。
很多時候,我的憤怒,不是源于孩子的錯誤,而是源于我對自己的不滿意。
一個對孩子過于苛刻的媽媽,往往是很難培養出一個幸福的孩子。
在《自我驅動力》一書中,作者寫道:
“要成為一個好的父母,應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不斷地給孩子以積極的暗示?!?/p>
如果我不去嚴格要求自己,不苛求自己,就很難做到不苛求孩子。
就像蒙特梭利在書中所說:
“我不曾要求孩子們成為我自己,也從未要求他們能夠按照我的愿望塑造成一個理想中的人。我只是用我的方式,讓他們成為我自己?!?/p>
要成為孩子的“教練”,絕不是簡單粗暴地管教,而是要讓他們在自己的個性中找到感覺,這樣,他們才能夠有意識地成長。
首先,必須明白我們的孩子正在成長,我們的目標是什么,不應該成為我們希望的樣子。
他們不是我們的附屬品,他們是我們的影子,父母如何定位自己,他們的教育方式也取決于自身的價值。
所以,我們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接納孩子,放下焦慮,減少對孩子的期待,讓孩子成為他自己,做他自己。
其次,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孩子的生活方式是隨著父母的認知調整而改變的,如果父母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思維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不會把自己的焦慮轉嫁給孩子。
其實,父母的生活方式也是影響孩子的最好的方法。
如果父母有很多事情想做,自己沒有機會去做,可以跟孩子商量,商量,商量,征求孩子的意見。如果什么事都要孩子去做,那就要先做,在做的過程中,父母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見,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慢慢變得自信,有什么事情愿意跟父母商量,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父母。這樣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距離才能更近,這樣父母和孩子之間才會更了解,孩子也才能愿意去溝通交流。
總結
如果發現自己的孩子是“窩里橫,外面慫”,家長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一個合格的父母?那么就要先改掉自己身上的缺點,去掉自己身上的毛病,然后改正自己的毛病,這樣才能給孩子一個好的環境,讓孩子變得更加自信。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