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不好孩子也不聽話,她老公雖然管得很少,但是是一位很懂得“抓人”的人。女兒剛上幼兒園,因為孩子的行為習慣從小就很好,我也生怕哪天孩子會做出格的事情,沖她發(fā)火。有一次,單位組織過一次聚餐,我倆在那里聚眾喝酒。我倆相處融洽,結果孩子的小手拿著手機刷著視頻,對他的媽媽就是一頓訓斥。
我發(fā)現(xiàn)我倆好像換了一個人似的。
有一次他在看平板,我把平板放在她的書桌上,他在看到我就馬上換掉,然后趕緊從平板搶過來。結果,他把平板摔在地上。
我看到火急了,就把平板電腦拿過來,結果,他竟然和他媽媽頂嘴吵架。
于是,他媽媽就在那邊罵,我也跟著罵。就這樣,他和我頂嘴的次數(shù)越來越多。
那時候,他媽媽在家做飯,我照顧他,可他還沒上學。我心里急,就在心里數(shù)落他幾句,可還沒等我說完,他就憋不住了,他沖著我怒吼:“你就知道學習,有本事你自己學啊,有本事你自己學啊,我怎么這么沒用啊,我笨蛋。”
我一聽就火冒三丈,大聲責怪他不懂事。
可他不吭聲,還跟我頂嘴吵起來。
我不明白,為什么要讓我來管他?
他還說:“你自己管好你自己就行了,我也管好你自己,但是我會做到最好。”
而他的媽媽,卻說:“你可以跟我頂嘴,但是你必須什么都聽我的!”
這一刻,我真的覺得自己很笨,我不配。
媽媽這么愛你,希望你能原諒我,但是,我們還要互相幫助,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那孩子聽到這話,心里該有多痛快了。
父母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要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對孩子的訴求表達自己的理解和尊重,不要總是強加給孩子。
正如那句話所說:“沒有任何人喜歡被強迫著做事情,被強迫著做某事只會讓你越想越糟糕。”
如果孩子被壓抑了太久,很可能會崩潰。
就像這個孩子,他明明在做事情,可是結果是機械地被他人強迫著做,產(chǎn)生厭煩、逆反心理。
正如這位媽媽說的:“要用孩子的感受取代孩子的感受。”
真正的溝通,既是為了解決問題,也是給孩子機會,更有利于孩子成長。
青春期是孩子的關鍵期,他們在這個階段會遇到很多問題,會表現(xiàn)得不聽話、叛逆、不配合,讓家長們摸不著頭緒。
正確的溝通方式,是解決問題的先決條件。
首先,父母要接納孩子的變化,這種改變不是一朝一夕的,這是一種互動式的,也是孩子成長的一種策略。
我以前遇到過這樣的一位媽媽,孩子四年級了,成績一直不理想。媽媽找了一本書給孩子看,書名叫《青春期不“叛逆”》,這本書中介紹了“破解”青春期逆反
的4種模型,即是從無助到絕望到接受,又到自愈
的過程。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如果家長能夠努力引導孩子往好的方向發(fā)展,那孩子也會沿著正確的道路上去發(fā)展。
而且到了青春期,孩子的這個變化也是有目共睹的,會讓孩子的叛逆心理越來越嚴重,他們會對生活中的一切喪失興趣,甚至會討厭自己,慢慢開始厭學、叛逆。
2.家長沒有照顧到孩子的情緒,只是一味的責怪孩子
作為父母,不知道我們?yōu)槿烁改傅谋旧?也不知道我們在單位中對領導的不滿會對孩子的情緒有多么的敏感,是不是太忽視了孩子的感受,可能只是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不知道該如何批評孩子。
在對待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有些家長也不會給予鼓勵,更多的是會給孩子提出更多的意見,或者是直接表示自己的意見。
所以,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那么,父母如何培養(yǎng)孩子情緒管理能力呢?
1.父母以身作則
首先,父母對于孩子的情緒管理能力應該做出正確的示范。父母的言行舉止,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孩子的發(fā)展,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
在對待孩子的教育中,家長也應該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將自身不良情緒帶入到孩子的世界中,畢竟我們是成年人,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2.對待孩子的態(tài)度要溫和
如果父母在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那么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就會受到影響。時間長了,孩子的脾氣會變得很暴躁,喜歡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習慣用暴力解決問題,喜歡以暴力解決問題,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形成這樣的性格。
當孩子的性格變得暴躁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要對孩子進行語言暴力,這樣才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暴力。家長應該和孩子好好的溝通,引導孩子正確的對待自己的情緒,但是一定要記得告訴孩子正確的方法,不然的話只會讓孩子變得更加暴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yǎng)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