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教師 李紅育
編輯:趙 偉
1.帶孩子多運動,增加身體素質。
“運動量大,身體素質就會很好,最重要的是,身心健康。”
現在的孩子,天天和父母呆在一起,戶外活動,在外面跑跑跳跳,玩耍,主要是因為釋放壓力,釋放焦慮,放松身心,所以孩子會感覺不自由。如果有一天,父母和孩子一起出去運動,不僅能夠釋放壓力,還能夠增進親子關系,是一舉多得的好辦法。
2.做到釋放壓力。
所謂釋放壓力,就是無論你想什么,每天都有一個想法,不想學習,不想工作,不想參加任何的社交活動。這里的煩惱是不學習,不參加任何社交活動,不出去和朋友玩耍,只想宅在家。
有人會說,現在的孩子不抗壓能力差,抗壓能力也太差了。
我覺得如果家長一開始就把壓力當做是動力,那么就會把壓力當成是“起跑線”,拼命推進孩子的學習。雖然孩子的年齡還小,但是已經開始擁有了獨立的思維,有了自己的想法,不喜歡被父母控制。這個時候,家長就應該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使他的學習目標變成“自我激勵”。而不是一味地催促孩子,讓他產生厭學的情緒。
最后,幫助孩子樹立自信。有一些孩子特別害怕考試,這種情況家長需要多多少少的幫助孩子放松。
比如和孩子一起一起進行輕松的聊天,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孩子害怕考試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擔心考砸了會受到批評,有的是擔心遇到不喜歡的老師,有的是擔心考不上好的大學,還有的是害怕長大后找不到好工作等等。讓孩子對學習這件事產生恐懼。
第三個要素養——
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心目中,學習是一件件充滿樂趣的事。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首先就是要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孩子有了興趣,才會有了樂意去學。在家長和老師要注重引導和鼓勵的前提下,讓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這個興趣就是學習的快樂。
對于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來說,需要家長和老師不斷地鼓勵、表揚,并為他們設立一個目標,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第二,正確的引導和鼓勵
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需要家長的引導,如果家長的方法不當,比如和孩子說“不要緊張,你考不好也是正常的”。而是用鼓勵的方法去幫助孩子克服困難,并找到克服困難的方法,將學習的樂趣從游戲中遷移到生活中去。
第三,要多和孩子進行溝通交流,鼓勵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
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如果孩子在平時的學習中經常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經常性丟三落四的現象,那么家長要格外注意,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多和孩子進行一些戶外活動,讓孩子感受自然的陶冶和奔放,從而擺脫掉網絡的誘惑。
家長在與孩子溝通交流時,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并在言語上多給予孩子安慰,讓孩子感覺到家長對他的愛,而不是去糾正孩子的行為習慣,否則孩子就會與家長逐漸疏遠。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溝通可以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家長在與孩子溝通交流時,一定要多一些耐心,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了解孩子的心理,再給予幫助,讓孩子更好的度過初中階段。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