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叛逆期男孩教育方法
一個人要成長,不能出現任何偏差。
對于每個人來說,青春期是一段必經之路,也是一次教育和修煉的開始。
然而,最讓父母感到苦惱和擔憂的,是青春期的孩子和父母的溝通問題。
在兒子上初二時,父母忙著工作,把兒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
誰知,他上初二那年突然脾氣大了,說不想讀書了,整個暑假想著“擺爛”。
一開始,王剛還耐著性子勸他,但后來,他干脆不出門了,整天呆在家里玩游戲,不洗臉、不洗頭,甚至不洗澡,無論父母怎樣“說教”,就是不動彈。
無奈之下,父母帶著他來到醫院,醫生告訴他,“這種病必須要終身服藥。”
為了讓他的身體能夠接受治療,王剛父母給他安排了住院治療。
剛進院的時候,王剛還能正常地吃飯、睡覺,但不久后,他感覺自己的生活節奏似乎開始亂了套。
有時他還會整天想著躺在床上,不想起床,甚至不想吃飯。
有時候他的行為規范也很差,在家里做事、說話做事總是東倒西歪,虎頭蛇尾,半途而廢。
他的父母只能帶著他四處求醫,境況并不樂觀,直到后來王剛被確診為抑郁癥。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醫生的建議下,父母帶著他來到了精神科李剛的家里,希望通過藥物治療能夠讓王剛恢復正常。
面對父母的勸說,王剛只能一次次地沉默,沉默,最終他打開心扉,對父母說:“我已經死了,你們拿什么來愛我?”
“我已經沒有希望了,你們為什么還要這樣對我?”
父母把王剛和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他們的親情已經離得越來越遠。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日常生活中,王剛也越來越沉默,跟父母的溝通也越來越少。
“我沒有再玩了,我知道你們后悔。”
“我想回去上學,但是我又不想跟你們一起去。”
“我真的不想你們再來承受我的痛苦,我一個人真的好痛苦。”
當他說完這些話的時候,全場所有人都心酸淚如雨下。
王剛說,為了這件事情,自己已經受了好幾個恐怖的經歷。
每次考試之前,他都覺得自己全身難受,甚至還會產生想要跳樓的念頭。
可是他父母從來沒有關心過他有開心的事情,也沒有想要去了解他的內心,更沒有想要去了解他的想法。
最終他還是選擇了結束自己的生命,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可是,這個少年就因為一點小事就自殺了。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青春期孩子叛逆的表現。
青春期孩子叛逆,家長該如何和孩子溝通呢?
首先,家長要了解孩子的這一特殊時期。
青春期,也是孩子自我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
如果一個孩子在童年時期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并因此而表現出一些不良行為,那么這個孩子長大成人后就很難與周圍的人相處,也很難與社會產生良好的連接。
而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青春期的孩子普遍存在的一個通病,拒絕與別人溝通,把自己關在房間里,甚至出現嚴重的抑郁傾向。
其次,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特別強,他們覺得自己已經是大人了,是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就會出現一些叛逆的情緒。
這個時候家長一定要懂得尊重孩子,學會和孩子溝通,學會放下身段來跟孩子做朋友,這樣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才能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才能幫助他們走出叛逆的困境。
第三,青春期的孩子對父母特別敏感,也很容易產生叛逆心理。
這個時候父母一定要注意和孩子的溝通,溝通的方式不要用暴力或者用武力鎮壓,要用正確的溝通方式,這樣才能讓孩子明白自己是被尊重的,不能用暴力或者用武力鎮壓讓他們屈服。
第二,青春期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獨立意識,他們渴望獨立,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能用武力鎮壓,應該怎么做才是正確的呢?
首先父母不要總是一副居高臨下的態度,要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交流溝通,讓孩子知道他可以傾訴,但是父母不能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命令他,要學會和他成為朋友,讓他自愿地跟你溝通交流。
其次不要總是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如何如何如何,為他們指引方向,不要一味的告訴孩子應該如何如何,不應該如何如何,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應該成為孩子的引路人,幫助孩子找到他們自己的方向。
最后如果發現孩子有厭學的傾向,家長也不要一味地給他們貼上厭學的標簽,因為此時孩子的自尊心很強,越是這種情況下,他們越是容易向父母期望逃避學習。如果父母強制性的去管教,不僅會導致孩子的逆反心理,還會讓親子關系變得更加惡化。
結局便是親子關系變得更加惡化,孩子更加不想去上學了。
因此,在孩子出現了不想上學的想法時,父母應該先從自身尋找原因,孩子不想上學的原因是多樣性和普遍性,如若父母能夠清楚了解情況,并尊重孩子,尋找原因,再對癥下藥,才能取得孩子的改變。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