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心理健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等方面的話題被集中討論。其中,2020年3月6日,教育部會同國家衛健委等10部委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方案中提到:“為保證未成年人在現有的學習生活環境下,不接觸電子產品。”
但“不給孩子玩手機、看電視的童年”的說法并非絕對,“有沒有手機、電視對兒童的影響還是相當大的。”為了讓孩子們放下手機、遠離電視,專家建議,除了要多陪伴孩子,還要引導孩子學會自我控制,才能適應科技發展的要求。
電子產品對孩子的危害,已經不言而喻。大人還覺得手機耽誤學習、視力下降、性格也變得越來越孤僻,紛紛表示不適應孩子的變化,其中一個專家表示:“手機為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遠遠大于利弊。”
對孩子使用電子產品的行為加以限制,意味著更多的關注、鼓勵、陪伴、引導,以及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
圖源:視覺中國
教育孩子,需要豐富多彩的環境。同時也需要家長科學引導、有效監管。
讓孩子充分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提高孩子對科技的認知水平,才是為人父母的明智之舉。
作為父母,對孩子在電子產品的使用問題上有著更高的期待。
首先,家長需要客觀分析利弊,讓孩子對使用電子產品的自控力有所提高,同時,孩子對手機的依賴程度也大大降低。
其次,如果確實是孩子對手機的依賴程度已經超出了正常范圍,家長應該及時調整,不要讓孩子沉迷其中,
家長要及時發現問題并調整,也要隨時改變。
在如今,電子產品已經是生活的必需品,完全不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是不現實也不理性的,家長要學會正確引導。
最后,新學期一味地堵是不可取的,如何讓孩子合理地使用手機、防止孩子沉迷手機呢?
首先家長要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在孩子面前盡量少使用手機,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機。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