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和孩子正確的溝通方式(父母應該怎樣與孩子進行有效的溝通)
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正確方式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1、平等尊重
有些決定是不能幫助孩子來做的,孩子有自己做決定的權利,這是尊重孩子的重要表現之一。而且,在孩子犯錯誤的時候,應該虛心幫助孩子分析為什么犯錯誤,避免以后再犯錯誤,而不是嫌棄孩子犯錯誤了,大吵大鬧的,這樣既不尊重孩子還會讓他害怕。

2、懂得傾聽
父母不能一味用主導者的姿態進行教導,而不愿傾聽孩子內心的想法,這樣做,只會加深與孩子的誤解,對解決問題無益。面對孩子的問題,因為一知半解而做出錯誤的反應的父母太多了,父母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人,對孩子的一切了如指掌。實際上并非如此,大多數父母對孩子頂多是一知半解。有時候,一知半解比一無所知更可怕,父母不會傾聽,也就不夠了解孩子,與孩子的隔閡就會越來越大。
3、經常鼓勵
鼓勵意味著父母承認和接納了孩子的不足,同時也表明了父母的態度,而不是一味責怪孩子的不足,更是表明了父母看到孩子努力的過程。在孩子受挫或者獲得成就的時候,他們是需要有一個陪伴者去共情、去鼓勵,這種陪伴會讓孩子感覺到身邊有人、有支持。無論孩子長成什么樣子,遇到什么困難,我們去理解并接納孩子,這才是最重要的。
4、換位思考
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維和意志,做為家長來說,不能盲目地壓制或忽視,而是要給孩子平等和尊重,多進行換位思考,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里。如果家長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總是命令孩子去做事情,恐怕無法達到效果。所以,家長要多表揚和肯定孩子,不要經常批評孩子,要以平等的心態和孩子交流,學會和孩子換位思考。
5、允許犯錯
小孩子就是在不時地犯錯誤中成長起來的,相信父母們都知道這一點,但也總是有一些父母,會在孩子犯錯誤時,粗暴地指責、嘲笑,甚至打罵、羞辱孩子。小孩子不是神童,不會什么事情一學就會,世界上也從來就沒有不犯錯誤、什么事情都能做得準確無誤的孩子。即使我們成年人,在做一件陌生事情的時候,如果沒有掌握好規則,也會笨手笨腳的。所以,在小孩子的成長中,父母一定要允許他們犯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