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叛逆期會越來越晚,越來越要聽話了,也不像以前那么聽話了,還頂嘴了。
這個時候,家長們才會覺得孩子不懂事,讓自己生氣,不聽話,怎么說都不聽。
你不讓孩子吃糖,他偏要吃冰淇淋;你不讓他晚上看手機,他偏要看手機;你不讓他早睡早起,他偏不早睡。
總之,他們都會變成“十萬個為什么”,家長說什么,他們都說“為什么”。
我就想問一句:您是怎么發現的呢?
是不是孩子小時候就很聽話了呢?
不是的。
從寶寶的發展來看,孩子到了2歲左右,自我意識發展是正常的。
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
從剛出生的嬰兒到幼兒園,孩子到兩三歲的時候,他們剛剛開始嘗試自己吃飯,開始有自己的主見,這個時候他們就有了獨立的需求,不希望父母什么事都管著,他們希望能有自己的空間,能有自己的小天地。
所以在這個時候,有些家長就會覺得孩子不聽話。
這種想法沒錯,但是,這并不是一件壞事。
一、孩子不聽話是什么原因?
1、自我意識的萌芽
在孩子2歲左右,自我意識開始產生。
從之前的“小乖乖”,變成了令人感到不省心的“小惡魔”。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他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你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比如:“睡覺!”“不覺!”“吃飯!”“不飯!”“叫阿姨!”“不阿姨!”等等。
有的媽媽說她的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就開始這樣叛逆了,那可能是因為媽媽在跟孩子交流時,總喜歡命令式的不要怎樣,不許怎樣,孩子就過早地學會了說“不”。
孩子就是家長的一面鏡子,你是怎么樣的,在他那里就會得到反射。所以改變孩子的關鍵,還是先改變自己!而且孩子雖然有了強烈的自我意識,但是在與人交往中,很多想法他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比如當別人搶他玩具時,情急之下他會做出拳打腳踢的動作。一個是因為手腳敏感期,一個是因為他自己不知道該怎樣正確表達意見,慌亂中做出的隨心所欲的反應。
那么父母該如何管教這一時的孩子呢?
(1)切記不要太民主
很多家長似乎很民主,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孩子這種情況下大都會回答“不好!”接著你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2)讓孩子做選擇題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面條?咱們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后出去?
當然,有的小孩會給出額外的答案,那你就明確地告訴他,這不是選擇范圍內的,然后很嚴肅地再重復一遍自己的命題。其實,很多時候小孩子也不想給家長太多的沖撞撞,一般此時他會根據你的范圍來選擇的。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
(3)不要總是用命令的口氣跟孩子說話
比如:不許把玩具到處亂扔!其實你直接說:“寶寶應該把玩具放好!”這句他更樂意接受。
家長粗暴,孩子就會跟著學習你的粗暴,接著就是說,家長越是粗暴,孩子越是不聽話,于是家長就會通過“暴力”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其實,家長越是跟孩子“講道理”,孩子就越容易“皮”。
也許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苦口婆心跟孩子講道理,孩子卻不以為然,為什么孩子總是聽不進去?
其實,孩子跟家長“講道理”,是最不靠譜的做法。
孩子的“道理”往往是家長給的,很多時候家長給孩子講了一堆道理,孩子根本聽不進去,其結果就是溝通不了,家長講得越多,孩子越聽不進,矛盾越大。
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妨換一種方法,換一種說法,效果可能會更好。
比如,孩子不愛吃青菜,那么家長就可以和孩子“協商”新型啃蔬菜的蔬菜,
一起吃青菜,一起吃蔬菜。
這樣,家長和孩子既起到了溝通的作用,也可以一起享受蔬菜的樂趣。
結賬,需要雙方共同參與,規則的制定出來之后,家長就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吃,如果孩子還是不樂意,那么可以稍微再商量,如果不愿意的話,那么爸爸也可以參考一下孩子的意見。
結賬,讓孩子體驗一下被選中的好方法,能夠讓他體驗到自己的進步,也能夠讓他對自己的行為產生認同感,更好地接受父母的建議。
4、尊重孩子,學會溝通
這個時候,就要學會尊重孩子,在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和語言。
家長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達方式,不要高高在上,也不要總是以命令的語氣和孩子說話,溝通的時間到了,就要及時的暫停,道歉。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