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心理學知識,由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李玫瑾教授的講座和著作而引發。
傾聽是大多數家長的天性,面對高考前的心理壓力,學生是最容易產生焦慮的,面對自己或他人的提問,有些學生能夠用簡單、準確、恰當的詞語表達出來,而有些學生則會出現緊張、焦慮、煩躁、恐懼等情緒,甚至出現惡心、眩暈等生理反應。
6月6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的主題是“青春之心靈 青春之少年”,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近年來中國社會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重視度也在提高。今年的全國兩會上,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再次成為一個焦點。今年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再次引起關注,許多代表委員認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應引起全社會關注。
“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高發,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特別是要引起各方的關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院長張志勇認為,目前,國家衛健委、教育部在今年一年一度的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一組數據。2020年全國12355青少年服務臺主要開設“青少年心理健康課”和“青少年心理輔導咨詢輔導中心”,接待各地教育專家,解答市民同樣關心的問題。
圍繞青少年心理健康,張志勇也給出了以下建議。
一是健全心理檔案。孩子的心理檔案主要是用于對孩子行為的觀察、提問和診斷。例如,有的孩子有偏執型人格,有的孩子自卑心理。父母可以選擇一些非正規的、幫助孩子梳理并記錄下孩子的心理活動,幫助孩子完善自我。
二是建立游戲和娛樂的有效溝通模式。孩子沉迷游戲,家長可以采取積極溝通的方式,先了解孩子使用游戲的原因,比如游戲設計、團隊協作、規則意識、游戲勝負等,讓孩子學會游戲之外的樂趣,比如,與同伴間互相交流,通過游戲來理解彼此。
三是建立游戲分級制度。網絡游戲分級制度,可限制游戲中的游戲類型、游戲時間,對不同游戲的適用人群,游戲收益率(如,新生兒和嬰幼兒可根據年齡分級分等級)。在游戲中,所有人被劃分為不同的角色,每個人玩的游戲都有自己的角色,并且在游戲中對自己的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游戲分級制度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喜好、習慣,以及游戲內容,例如,從網上購買游戲裝備,可以獲得更多的裝備,選擇更好的游戲段位等等。
02游戲之外的好處
1、游戲的虛擬性加強孩子的自我控制感
游戲之所以吸引孩子,是因為它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孩子在游戲中,能夠得到成就感,一旦游戲結束,就能立即得到所有的獎勵。如果游戲結束了,孩子的成就感就會受到打擊,但這種成就感是很短暫的,因此孩子很難控制住自己,就會把時間投入到游戲當中,無法自拔。
2、游戲本身的吸引力就是比較大的
,因此,游戲比起學習來說,要有更大的吸引力,才能吸引更多的游戲。但游戲的最大的特點就是容易沉迷,只要你把心思都放在游戲上,那么孩子也就不會那么的上癮。
3、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在生活中,父母需要多多鼓勵孩子,多多幫助孩子提升自信心,比如讓孩子寫一個字,孩子不愿意寫,那么可以在寫的過程中讓孩子看看能夠不費勁就可以寫得比較好看,慢慢地讓孩子掌握一些寫的好看的字,這樣的話,孩子的自信心就會大大的提高。
4、父母注意孩子平時的生活
,積極的去發現孩子的優點,并且在平時的生活中去夸獎鼓勵孩子,慢慢的去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愛和重視,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不會覺得手機是最重要的,
手機、游戲是最能帶給自己成就感的東西,如果一個孩子總是在他的生活當中,他的價值感和自尊就會被無情的剝奪。
沒有一個孩子喜歡自己的成績被指責批評,當他成績不好的時候,他的價值感和自尊就會被無情地剝奪,這就是一種什么成就感都沒有的狀態,從而孩子就失去了繼續努力學習的動力,所以我們一定要幫助孩子養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
那么我們要怎么去培養孩子的這種學習習慣呢?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學會的最基本的一個方法就是,找一個安靜的環境,
如果我們在家里有一個氛圍特別的安靜的環境的話,孩子的注意力就不會受到干擾,那么孩子的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同時這種情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他的注意力的持續的得到提高。
當孩子在學習的時候,我們也不要總是去打擾孩子,讓孩子靜下心來慢慢的思考,如果是在他正在看的動畫片,這個時候我們也可以讓孩子把電視的聲音和手機放到遠離手機的地方,這樣就能夠保證孩子的注意力能夠一直在我們身上,這樣也可以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也能夠讓孩子的注意力提升。
那么如果我們要幫助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的話,就一定要做好監督,這樣的話孩子也不會想玩手機了。
4、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不要總是端著手機
孩子的學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很多時候,我們也會覺得特別的累,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也是在旁邊一直在旁邊一直在學習,但是為什么這種感覺越來越少了呢?其實這和我們父母的生活環境也是有著非常大的關系的。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