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為讓孩子焦慮?
社會在發展,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發生變化。焦慮無處不在,能否及時控制孩子對未來的迷茫,以及隨之而來的挑戰。
有的家長說,孩子開始對自己的未來感到莫名的恐懼。我曾經和我朋友聊過,她說:我感覺孩子的未來很糟糕,自己感到無能為力,我現在幾乎不敢再看見她了。
\
以上五點是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4年來經驗的建議方案,也是孩子能否改善抑郁\\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
她說,我能做的,就是盡量幫助她。她不說話,也不理人,面對老師也不禮貌,我感到特別失望。
為什么有的孩子會產生焦慮、恐懼的情緒?這可能和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1.父母的期望
父母對孩子的期望水平,直接影響了孩子對自己的認識水平。父母對孩子的期待越高,孩子的焦慮水平越高。
2.孩子的安全感不足
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他們需要來自父母的無條件的愛,但是如果父母不能給予足夠的愛,很有可能就會給孩子帶來傷害。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越高,就會對孩子抱有期望。
3.父母內心的安全感不足
每個父母都有養育孩子的焦慮,有的父母因為自身性格比較內向,或者本身有一些自卑的心理疾病,所以,對于孩子就會特別的焦慮,而有的父母卻很會隱藏自己的情緒,那孩子會更加焦慮。
4.父母沒有關注
每個孩子的內心都是非常渴望愛的,而有些父母在忙著工作,或者忙著其他事情時,為了不讓孩子打擾自己,常常會把手機塞給孩子,這樣做會讓孩子產生一個錯誤的觀念,那就是父母都是忙著工作,根本無法陪伴孩子,孩子就會感到孤單,于是他們會通過手機來尋求安全感。
5. 缺乏對手機的正確引導
每個時代的孩子都是互聯網時代的原住民,手機、網絡的普及讓孩子們也有機會接觸到外面的世界,因此很多孩子會沉迷于手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缺少了對于現實生活的正確引導。
6. 家長沒有正確引導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家長的陪伴和引導的,孩子出現問題是在小的時候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是因為孩子本身就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興趣,家長沒有正確引導,導致孩子就會逐漸沉迷于網絡,慢慢的孩子就會對手機上癮,變得無法自拔。
7. 家長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失敗
很多家長的教育方式是“一刀切”,對孩子進行打罵教育,當孩子成績沒有達到理想狀態,家長會責怪孩子不努力,
當孩子成績下降時,家長會責罵孩子不好好學習。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覺得家長對自己根本沒有能力,只是依靠父母的責罵,認為家長會對自己沒有指望,因此變得越來越不喜歡學習。
6. 家長施加壓力,家長總是用自己的經歷來教育孩子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所以父母總是對孩子施加壓力,以為通過責罵、說教,就可以讓孩子有所改變,因此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很少考慮孩子的感受。
這樣的教育方法只會使得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無法無天,反而導致厭學的情況出現。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理應格外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用正確的方式去教育孩子。
各位家長對于孩子的厭學情況有哪些看法呢?您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對于孩子厭學的狀況有哪些教育方法呢?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