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叛逆期的表現
1、男孩子叛逆期
對于一些男孩子來說,叛逆期并不是特別的明顯,初中的孩子由于青春期的特征而有一種叛逆的表現,就是開始喜歡跟父母唱反調,凡事都喜歡跟父母對著干,就像他們的朋友一樣,父母越讓他做什么,他就偏不做什么,有時候甚至是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叛逆的行為經常發生,不滿足要求就大吵大鬧。對于這些孩子來說,叛逆就和大人眼里的“壞孩子”“小混混”有本質區別。叛逆的孩子是你越不讓他做什么,他就非要做什么,做了叛逆的孩子還叛逆嗎?
叛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這個過程,家長要接受。
叛逆不是壞事,它是孩子成長的表現,這也是孩子人格健全的表現。家長不要過于焦慮,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很多家長聽到叛逆期這個詞,就覺得孩子很“不聽話”。其實并不是,他們的內心更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更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同。而且他們的行為還很容易受影響,讓人感覺有些不安全。
你要做的,就是接受孩子叛逆期,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感覺來調整孩子的行為。那么,你就真的不能接受孩子叛逆嗎?你就真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叛逆嗎?你就真的希望你的孩子叛逆嗎?
在人的一生中,通常會出現三次叛逆期。第一次叛逆期在2.5~3歲之間,第二次叛逆期會在7~8歲之間,第三次叛逆期會在孩子12~15歲之間。
第一個叛逆期是在孩子兩歲左右。
這個時期的孩子,行動上,常常會用“打人”來表達自己不同意、反對的態度;語言上,則開始說“不”,什么都是“不”,做與不做都是“不”。這是孩子從意識上最早開始的與父母的分離。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開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感受與他人分離的快樂,并由此建立和派生出孩子優秀的個人品質。
第二個叛逆期是在孩子12歲左右。
這個時候,父母會發現孩子忽然像變了一個人一樣,不聽家長的話了。而且脾氣變得很暴躁,有很強的自我意識,不愿意接受別人的觀點。其實這是孩子長大的表現。孩子進入了第二個叛逆期。
這個時候,他們會有較強的自我意識,自己做事情,自己說了算,不再聽從父母的意見,對父母提出各種要求。這時候的孩子,會表現出對父母的不尊重。
第三個叛逆期是13歲左右。
這個時候的孩子,由于承擔了較高的學習壓力,往往會表現出一定的反抗心理。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在學習上出現分化,有的孩子會非常努力,但是有的孩子卻因為各種原因出現成績滑坡現象。父母感到焦慮,甚至把這個時期的孩子稱為“叛逆期”。
其實這是孩子進入叛逆期的表現。
孩子進入叛逆期是一個好的開始,但好的開始并不意味著好的結束。叛逆期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的時期,是孩子從兒童轉化成成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
在這個時期里,孩子會出現一個非常重要的心理特征,就是他們極力地想讓自己變得和父母一樣,變得和父母一樣,甚至比父母都要成熟。
為什么同樣的年齡,有的孩子表現得比較叛逆,有的孩子表現得比較平和,有的孩子則相反,這是為什么呢?
因為這恰恰說明了,孩子在發展過程中,他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都很強,越是父母安排好的事情,他們越是想要去嘗試,如果父母不理解他們的自由選擇,他們就會更加變本加厲,情緒的起伏也會更加大。
這個時候,作為父母應該拋棄我們過去的那種“權威”,不要對孩子的某些事情進行控制。
而是要學會以尊重的態度去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從而給予孩子更加有效的幫助。
比如說,孩子放學后愿意和父母聊上一個小時的天,那么父母就應該提出你的擔憂,詢問孩子在學校里發生了什么,而不是一味的質疑孩子。
這樣的態度,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尊重,愿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內心,同時也能夠讓孩子信任父母,從而使得親子關系更加緊密。
孩子對父母有一個“什么是我的事”的理解,孩子也就更愿意與父母分享自己的內心想法,進而愿意聽取父母的建議。
就算是在父母高壓之下,孩子也不會選擇如何去做,而是會選擇隱瞞自己的真實想法,順應父母的想法,聽從父母的安排。
相反,當孩子說了不愿意聽父母的時候,父母就要明白孩子為什么不愿意聽,或者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
父母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選項,讓孩子去嘗試,也可以給孩子提供選擇,讓孩子能夠接受。
因為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會體驗到自己選擇所帶來的結果,從而讓孩子成長起來。
父母不知道孩子為什么不想上學,可能只是我們的態度太過苛刻
而已,也許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經歷,上初中的時候,明明對學習并沒有什么興趣,但是父母非要逼迫孩子去上學,而孩子迫于父母的壓力,無力反抗,于是就開始了反抗。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改善孩子叛逆厭學提學習成績的6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