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心理健康老師
河北省心理學會青年專委會副主任委員
河北省心理學會青年專委會副主任、河北省心理學會長、河北省心理學會長、河北省心理學會長、河北省心理學會長
石家莊市武志紅心理咨詢師
制訂專業心理健康咨詢服務
每周四上午9:30-11:00
心理咨詢師會和團體輔導
幫助學生減壓
針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我們會分宿舍,在一個宿舍中展開心理測試,學生們輪流進行心理輔導。
身為班主任的劉老師告訴我們,很多時候,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沒有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
孩子出現心理問題,比如厭學、網癮、頂撞父母、打架、絕食、早戀等,往往這些問題一旦發生,父母再去處理,往往就會變得特別困難。
即使家長找了專業心理輔導師,來做心理咨詢,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比如說一些孩子抑郁,對抗父母、自殘,或者是沉迷游戲,不去上學,沉迷網癮,不去學校,這些問題依然存在。
那這些問題怎么解決呢?我在這里也建議,家長可以學習心理咨詢,尤其是家庭教育的課程。
心理咨詢師會通過案例的方式,讓家長深刻的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讓家長深刻的意識到自己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嚴重。
同時,通過案例的對比,讓家長深刻的去對比一下,反思一下,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問題,然后再去解決。
如果真的是家庭教育出了問題,該怎么辦?
這就要看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了。
什么樣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沉迷游戲的原因?
什么樣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沉迷游戲的原因?
什么樣的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需要的?
我認為,在中國目前,家庭教育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對自身教育觀念的迷茫
中國的家長普遍認為,教育是人生整個國家的大事,任何人都需要教育,包括教育專家。
但是,教育專家是不需要培訓的,當家長對家庭教育認識的不清晰時,也會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起來。
很多人都說,孩子的成長就是父母的“童年”,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也離不開家長的努力和付出。
從每個家長的反映來看,在大部分家長的反饋中,孩子沉迷游戲的原因基本都是游戲,對游戲重視不夠,對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也缺少了解。
甚至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是因為玩游戲,才導致孩子的學習成績下降,所以才會從游戲廠家身上搜出來的原因。
我想,很多人肯定都看過《喜羊羊與灰太狼》,很多孩子都對于劇情充滿了興趣,里面的人物還有很多的版本,孩子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故事的內容,從而達到書中的目的。
而游戲中的人物形象、動作、動畫人物的表現,常常讓孩子沉迷在游戲里,不能自拔,從而導致孩子厭學。
2
父母要多陪伴孩子
孩子厭學的情緒,往往是因為缺少父母的關愛,如果父母能多陪伴孩子,孩子內心就不會感到空虛,就不會去迷戀手機,不會因為手機而與父母發生沖突。
因此,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也是他們在家庭中缺乏愛的表現,所以,父母要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平和下來,不能把孩子的情緒外放掉,更不能讓自己的情緒問題影響到孩子。
只有父母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緒,才能和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3
合理制定規則,保障孩子玩游戲的收益
孩子喜歡玩游戲,是因為游戲滿足了孩子現實中無法得到的價值感。
如果孩子發現自己的生活中總是“被否定”,他就會通過玩游戲來滿足自己的價值感,如果父母總是對孩子說“不行”、“不可以”,孩子就會通過玩游戲來滿足自己的價值感。
這是個惡性循環,父母越不允許孩子玩游戲,孩子越是想方設法玩,陷入游戲的世界無法自拔。
父母要學會跟孩子合理的制定規則,最好是父母跟孩子商量著來,并且雙方共同遵守。
可以讓孩子選擇游戲的時間,如果孩子能夠按照約定的時間表來,父母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
當孩子能夠按照約定的時間表來,哪怕只有一到兩分鐘,父母也要及時地給孩子肯定。
在父母肯定的同時,孩子也會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注,有利于孩子后續的約束。
2.制定規則,嚴格執行
孩子對游戲的沉迷,是因為父母在家里沒有規則,才導致孩子愛玩游戲的情況,而很多父母會把制定規則當成是懲罰,比如說:“再不聽話,就不讓你出去玩。”
但是父母對孩子玩游戲的管控需要嚴格的,每次玩游戲的時間不能過長。
如果父母能夠制定出一個規則,孩子反而更容易遵守。
3.與孩子共同制定規則
小孩子并不喜歡制定規則,因為他們喜歡父母的約束和公平。
因為父母的威嚴,可以很容易變成孩子的行動的支持者和約束者,但是孩子畢竟還小,他們的自制力很差,所以父母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律性,這樣孩子才會遵守規則。
4.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父母和孩子一起制定規則,能夠很好地培養孩子的同理心,有助于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
\
點咨詢免費領取《左養右學賴頌強講如何4-8周改善孩子抑郁等心理問題的六個步驟》的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