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計劃
【專家簡介】
康寧區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副主任趙榮佳:
中心經過一個星期的“心理健康課堂”,學員在心理方面非常積極,對自己的狀態也有一定的認識。他們班的心理咨詢師,也就是我們“全國實習心理咨詢師協會”的首席心理咨詢師,已經開通了培訓自己的心理健康產品。
孩子狀態不好,我還能做點什么?
【專家介紹】
李光耀:心理學科班出身,中學老師、家委會成員。10余年心理咨詢經驗,家庭教育咨詢經驗,近三十年從事心理工作。
【出診時間】
2020年6月15日(周一)中午12:00—12:30。
上午8:00—11:00 14:30 15:00—11:30
趙老師根據自己的經驗,給出了自己的分析和方案,并且相信家長朋友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
【家長課堂】
家長課堂
接到孩子第一課后,家長需要引導孩子: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收獲了什么?
在這里要特別提醒家長朋友們:只有在課堂上理解了與孩子溝通的原理,才能有效地讓孩子聽懂學會課的知識。
那么接下來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如何才能讓孩子對你說的話,做到心中有數,這幾點特別重要。
1、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會議中來
如果說,孩子到學校上課是一種自我學習,那么,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會議中來,就是充分尊重孩子。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
孩子愿意參與家庭會議是家庭教育的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因為家庭會議要有針對性,家長也要有組織,要有計劃性,可以創造一個氛圍。在討論的過程當中,你可以引導孩子發現自己的問題,引導孩子去解決問題。
第二、讓孩子參與家庭事務
在家庭當中,無論孩子做了什么事情,家長都要讓孩子參與到家庭事務中來,讓孩子成為家庭事務的主導者。比如,你買菜做飯,打掃打掃衛生,如果你做得不好,你可以當著孩子的面壁墻壁,用紙在家里隨意裝飾,讓孩子知道你在家里清掃的同時也是在清掃,然后讓孩子參與其中。比如孩子也會因為自己勤勞,掃了地,而高興,你夸贊他,讓他覺得自己做得很好,這樣他也會感覺到自我價值,而不是為了取悅家長而取悅老師。
第三、針對需要獨立解決問題的孩子
作為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去獨立自主去解決問題,當孩子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時,不要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而是要引導孩子自己去想,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決問題。
比如孩子不寫作業,通常的情況下,他會告訴孩子“老師會懲罰你的”,而不會告訴孩子“你要好好學習,因為老師不批評你”,這顯然是在教孩子推卸責任。當孩子認為自己沒有能力去解決問題時,他就會在這種思維中慢慢變得越來越不自信,在學習中越來越不愿意動腦思考,而是依賴家長。
4、針對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錯誤給予指導
很多家長在孩子學習過程中,一味的去指責和埋怨,而不給孩子改正錯誤的機會,這就會讓孩子的內心失去安全感。對于孩子學習過程中的錯誤,家長不應該直接批評孩子,應該循序漸進的引導孩子,鼓勵孩子從錯誤中學習。
家長面對孩子不理想的成績,要在孩子學習時給予正確的引導,而不是直接批評,讓孩子產生厭煩情緒。家長應該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孩子的情況,多和孩子進行溝通,引導孩子向好的方面發展,而不是一味的埋怨和責罵。
家長面對孩子不理想的成績單,應該更多的去鼓勵孩子,而不是一味的批評孩子。這樣會讓孩子有挫敗感,不利于孩子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只會讓孩子更加的叛逆,也讓家長沒有辦法進行正常的溝通,應該正視孩子的成績。
面對孩子不理想的成績單,家長應該采取鼓勵的態度,而不是一味的責罵。
很多家長在看待孩子的成績單時,看待孩子的分數不應該只停留在分數上,分數低了,就要給孩子鼓勵,讓孩子知道自己的付出都是為了孩子,然后引導孩子找到原因,改正錯誤。
2. 對于孩子的成績,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心情
孩子因為成績不好,不開心,家長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心情,不評判孩子,鼓勵孩子在一次考試中取得好成績,
這樣孩子才能正確的認識和定位自己,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會將注意力放在分數上。
3. 對于孩子的學習,家長也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
很多父母在看待孩子的成績時,很容易把孩子的成績與孩子的學習能力畫上等號,這種畫風一來,就會讓孩子失去了平常心,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就要立即關注。
父母應該做的是要在平時給孩子更多的關注,不要只顧著在孩子的學習上花心思,應該在平時多給孩子傳遞正能量,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
當孩子的成績逐漸提升時,家長也不要過于著急,最好的就是給孩子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只要孩子能夠有一點進步,家長也不要吝嗇夸獎,要讓孩子知道,成績的提高并不是靠主觀努力就能夠達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