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5心理健康節特別為大家推薦:
你的孩子:
你好!
現在你正處在開學季。
面對開學季,你有沒有焦慮?
而媽媽的焦慮來自于你,
你有沒有憤怒?
如果有,不妨和媽媽聊聊。
媽媽焦慮的原因有以下幾條:
一是你會過度擔心,總擔心孩子在學校會受欺負,所以提前給孩子做好心理建設,告訴孩子在校的時候,要守規矩,交到什么朋友,要排隊,不能去插班,老師和同學等。
二是你會對孩子過大的期望,一天天的在孩子身邊,不停的叮囑孩子,你一定要穩住,不要和其他同學玩到一定的時間,學會控制自己。
三是你會少嘮叨,多傾聽孩子的心聲。
不要總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
第五,就算是面對面相處,也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
如果孩子在您面前呈現出您真實的一面,那也是您應該高興的事情,因為孩子在您面前其實是一個有愛的人。
第九,孩子在家里有了一個過分依賴手機的爸爸媽媽,那他一定會對手機產生極大的依賴,而這種依賴跟手機似乎是截然相反的。
那些過度依賴手機的爸爸媽媽們,到底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父母們自己也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不要讓孩子的空余時間都用來玩手機了,可以多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的生活變得充實起來。
二、多帶孩子參加戶外活動
公園或者是小動物園,總是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他們都能從游戲的世界中得到吸引力,也會讓孩子對手機產生興趣,而孩子喜歡玩手機,也是因為孩子覺得手機能夠帶給自己更多的快樂。
所以,孩子適當的玩手機,是可以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得到快樂,而且在孩子玩手機的過程中,他能夠獲得知識的同時,也能開闊眼界,孩子在玩手機的過程中,也會增長知識,知道了很多原來沒有的事情。
三、
多帶孩子出去外面走一走
相信很多孩子在童年的時候,是沒有多少時間去玩手機的,現在社會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大家也在宅著,也很少能夠去室外活動了,有的時候,還要被迫與家人分開,我們的孩子,可能連出門旅游的機會都沒有了。
所以,周末的時候,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去外面走一走,或者是和孩子一起去一些他感興趣的事情,去放松一下,而不是讓孩子待在家里玩手機。
而且還可以多帶孩子出去外面走一走,比如去博物館、藝術館、博物館、美術館等等,回來之后可以帶孩子一起動手做一些,既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也可以提高孩子的動手能力。
可以帶孩子一起去游樂場玩玩,去圖書館,去參觀博物館等等。當然,這還要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要把手機作為一種工具,而不是孩子的全部。
我們完全可以把手機作為一種玩具,用于植物生長,研究植物生長的過程,這樣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而且可以增加孩子對于手機的興趣。
也可以讓孩子慢慢遠離手機游戲,當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之后,將來他們就不會再對手機那么上癮了,畢竟在這個時代里,完全杜絕孩子玩手機,不太可能。
當然,如果你已經做好了準備,那么,不用擔心孩子上癮,只要做好這四點,孩子會慢慢地從手機變成不玩手機的好孩子。
父母要做的事情
父母要先了解自己的孩子
經常會有父母說,我家孩子天天玩手機,不知道學習,要不就是晚上,其他時候都不接電話。
這其實并不利于孩子對手機的使用。孩子沉迷手機,除了上面的原因外,父母也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平常就經常在孩子面前玩手機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也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家長可以試想一下,在孩子面前,是不是一直拿著手機看?如果家長都不能以身作則,那又怎么能讓孩子信服?
所以,如果父母都無法控制自己,又如何能要求孩子不玩手機呢?
想讓孩子不沉迷手機,首先家長要做好榜樣。
自己天天捧著手機看,卻要求孩子不玩手機,這有說服力嗎?當然有,但是這種做法顯然不可取。要知道,這是因為孩子的父母,并不是真正的手機的父母。
2、孩子同伴的影響
我們發現,越是在玩手機的時候,性格越是越是活潑開朗,性格越是親熱開朗,而且性格越是誠懇,越是害羞膽小內向,與同齡人的交往也會越發的缺乏自信。
與那些經常玩手機的孩子相比,喜歡玩手機的孩子性格更加孤僻,在學校的表現也會更加的消極,因為不玩手機的孩子他們更加愿意融入集體生活,而不玩手機的孩子他們卻十分活躍,表現得積極主動。
3、自控力差
據研究表明,經常玩手機的孩子,自控能力會變得很差,因為手機上的視頻、游戲等內容會一直不停的刺激著孩子的大腦神經,讓孩子的大腦神經一直處于興奮狀態,從而容易造成孩子沉迷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