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孩子抑郁不配合治療咋辦?
我們想把這一切與她做朋友,她非常的不配合,配合的十分完美,什么都聽從她,還很開心,非常陽光,做什么都好,突然有一天就出現抑郁,這種情況讓人沒有辦法接受,有的朋友見到我們還會刻意的去隱瞞她不想告訴我們的情況,你也沒有必要隱瞞。最近這個問題也一直是縈繞在不少青春期的孩子身上,他們時而頹廢的狀態,時而抑郁的狀態,到醫院精神科都是需要我們家長非常多的理解和配合的。
今天我就來說一說面對抑郁的孩子,怎樣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如何讓孩子有一個積極的生活和學習態度,這是家長需要多做功課的。
首先,我們要做的是積極面對孩子現在的狀況,不要總是提心吊膽,跟孩子談論有關的事情。我們千萬不要給孩子說這些話,因為對于孩子來說,在他的一生中最可怕的事情之一就是“沒有人愿意和自己親近的人”。
那么,當你的孩子告訴你,“我不想和你在一起玩了”,并且表現出了抗拒的時候,我們要警惕孩子是否患上了抑郁癥,是否會在學校里引發人際交往的危機。這也是為什么抑郁癥孩子們會流露出強烈的抵觸情緒,有的孩子會因此而變得異常安靜,有的孩子則會因此變得脾氣暴躁,而且不愿意和家人親近,這樣的孩子是需要及時的關注的。
父母應該如何應對?
首先,孩子們的情緒往往會比較負面消極。作為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將孩子當成“受害者”。
其次,父母應該和孩子們一起找到引起他們興趣的事情。
比如我們自己,當我們感到無聊時,就會和身邊的人說說笑笑,但是當我們感到無聊的時候,就會在一些不重要的事情上分散注意力,比如在家里聽音樂等。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的孩子總會表現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行為,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都會對他們有這樣的影響。
作為父母我們要了解孩子們內心的想法,然后對癥下藥。比如我們可以和孩子們一起用游戲來進行互動,比如我們可以和孩子們一起進行角色扮演,這樣孩子們能夠更好的模擬當一個小老虎,而這是他們生活當中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所以我們要去理解和引導孩子們去克服這些困難,因為我們并沒有真正理解孩子們,
可能我們并沒有與孩子們一起完成這個任務,但是我們知道我們只有讓孩子們自己,克服困難,才能夠促進他們的發展。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一定要鼓勵孩子們,而不是去打擊孩子們的信心。
讓孩子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尊重,這樣他們才會更加自信,對自己有要求,有行動力,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就會了解到孩子們的一些特點,在一些特點當中也是十分必要注意的,對于他們是否能夠克服這些特點也不要去抱怨,
我們要去理解孩子們的一些想法,對于他們們做事情的時候不要去指責,而是要去幫助他們,并且我們要相信孩子們。
而當孩子有了自信的時候,他們就不會再一次的自暴自棄,因為在任何事情上他們都會慢慢的去嘗試,而且他們自己也會去解決,我們只要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要去鼓勵他們,讓他們不要因為一次的失敗就放棄自己,我們要相信孩子們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通過自己的改變去影響到更多的人,當我們發現自己是這樣子的一個時候,我們就一定要用身上的力量去幫助孩子克服困難。
2、 正確的引導,不要讓孩子一次性的接觸手機
有的時候我們說要注意孩子去接觸手機的時候,他根本就不會去接觸的,我們如果在這個時候還把他手機當做洪水猛獸的話,那對于孩子的危害就會非常大的,所以我們要正確的引導孩子去正確的去使用手機,讓他能夠正確的去接觸手機。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的去引導孩子去正確的去使用手機呢?
1、 孩子接觸手機的時候,父母要控制好孩子觀看的時間
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個時間表,把孩子每天觀看的內容都詳細的記錄下來,這樣的話就可以在父母的監督下,讓孩子合理的去接觸手機。
父母在平時的時候可以讓孩子通過手機的內容去了解一些東西,讓孩子能夠正確的去認識手機,這樣的話也可以更好的去幫助孩子成長。
2、 可以選擇一些有利于孩子的內容
我們作為父母都是喜歡比較專業的,所以孩子如果沉迷于手機,其實很有可能就是受到父母的影響,那么孩子玩手機的時候父母就可以適當的去引導孩子,讓孩子去適當的能夠的去玩一些手機,這樣的話,父母就可以適當的去挑選一些孩子喜歡的內容。
其實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總是拿自己的想法去和孩子去比較,那么孩子就會感到非常的不舒服,這也就會讓孩子出現一種心理上的排斥感,
這種心理上的排斥感會讓孩子更加的沉迷于手機,所以當孩子沉迷于手機的時候,父母應該給孩子適當的玩一些益智的游戲,
這樣的話,孩子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在游戲里面去實現的時候,那么孩子也就不會對手機的興趣變得更大,因為他們知道,這樣的話,不僅不會對孩子產生不好的影響,而且還能夠在玩耍的過程中讓孩子更加的去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對于孩子的成長也是非常的有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