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如何應對青春期叛逆(青春期親子溝通技巧)
12天育兒干貨分享Day11,注意育兒溝通方法,避開孩子的“青春叛逆期”?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最近《小歡喜》很火,從中可以看出很多我們家庭的影子。隨著孩子長大,家長普遍感覺”越來越不聽話”、”越來越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了”。尤其13、14歲之后,好像真的有叛逆期。今天我想跟你分享一個林文采薩提亞教育體系里的經典方法——溝通圓舞曲,告訴你到底為什么。

娘娘手繪的溝通五層次圖
準備工作
先用一張紙,畫出5個同心圓,在最外圍畫上2個小人兒,假設這是兩個陌生人。
兩個陌生人初次見面,其中一個會主動打招呼,如果對方也回應,他們就像跳圓舞曲一樣,同時進入第一個外環。
之后他們聊天,例如你叫什么名字、你是哪里人、你從事什么職業、你的孩子幾歲……都是事實。如果能從中找到共同點(比如是同鄉、孩子都在讀幼兒園),就會特別親切,關系頓時親近了很多,同時進入第二個外環。
聊了事實之后,大家會分享觀點,比如我覺得孩子上早教好,對方覺得早教沒什么用。這時候,矛盾和沖突就出現了。如果你不允許對方跟你有不同觀點,總想說服別人,那他可能就不跟你聊了。如果你能尊重對方不同的觀點,那就能進入下一個環。
在這一步,你們會分享更多跟感受、感情相關的內容,更加真誠。如果你表達的感受不擔心對方忽視/嘲笑/鄙視或給異樣的眼光,就會進入最核心的內環。
這一環叫做”敞開”,你在對方面前,可以毫無掩飾,做最真實的自己。
這個從外向內的流程,就是我們認識新朋友的過程,也是我們談戀愛到結婚的過程。反之,從內向外就是我們感情發生變故、跟朋友疏遠、跟孩子疏遠的過程。
育兒溝通層次解讀
每個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都在核心內環——對父母毫不保留,完全敞開。
如果他/她2-4歲時因為種種事情哭、生氣,而你的口頭禪是”這有什么好哭的”、”不準發脾氣”,忽略、壓抑孩子的感受,慢慢地,他們就不跟你說感受了,你們也就向外走了一環。
如果他/她5-8歲時跟你有不同的想法,比如放學回家他想玩10分鐘再做作業,而你強行要求他必須馬上做作業,慢慢地,他們就不跟你說觀點了,免得被你批評指責。
之后,他們就只跟你說事實,比如”下周春游,要交¥200元”、”老師要求大家買xx”……因為事實是沒有錯的,你不能罵他。這就已經走到事實這一環。
繼續發展下去,到最后,他們就只打招呼,回到家說一聲”我回來了”,然后進房間,嘭地一聲把門關上,拒絕跟你溝通。
很多家長發現13、14歲的孩子不喜歡跟自己說話,就懷疑是不是青春叛逆期到了。其實,沒有叛逆期這一說,只不過是孩子從出生到現在這十幾年,因為溝通不暢,你們恰好走到了打招呼這一環甚者最外圍。
溝通圓舞曲也叫溝通五層次理論,適用于親子、朋友、同事、愛情和婚姻。您不妨對照,看看您和孩子、伴侶現在處于哪個環,想象未來打算往哪兒走。
感謝你的閱讀。明天我們聊一聊,《為什么知識學了那么多,還是沒有把孩子養成理想的樣子》?
關注【家庭治療師蘭娘娘】,每日分享育兒干貨,定期推薦教育書單、視頻、音頻等資源。歡迎評價留言,交流討論。您的每條留言我都會認真回復,您的每個觀點我都會認聽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