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理能力弱?這5招讓孩子學會自理,邁出獨立第一步(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理的能力)
一、學會獨立進食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獨立進食是孩子要完成的第一項重要技能。培養孩子獨立進食的能力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給孩子創造充分的環境和機會,讓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認知。生活中,我們經常看到很多孩子自己吃飯吃得滿手滿身都是,或許沒有吃多少東西,但是仍然樂此不疲。
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愉快的進餐環境,并鼓勵支持孩子自己吃飯,不管他吃得怎么樣,都要給予贊賞。在合適的機會,教會孩子使用勺子和筷子,為孩子準備豐富的食物,讓他有充分的進餐興趣。在培養孩子獨立進食習慣的時候,家長要做好榜樣,并為他做出正確的示范,有耐心地當好第一任老師。
二、給孩子自己穿衣的機會
孩子到了兩歲就會有“自我”意識,很多時候如果家長幫他做了他自己想做的事,他還會和你鬧起來。兩歲的孩子可能會喜歡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飯,自己刷牙,自己扔垃圾,家長要充分的信任他們,滿足他們的能力需要。
孩子可能剛開始不會做復雜的事情,比如孩子不會自己刷牙,可以讓他們先從擠牙膏開始。在他們能力范圍內的事情,盡量讓孩子自己完成。孩子剛開始不會穿衣服,就先讓他們從穿襪子開始,從系扣子開始。很多孩子還會逐漸的有自己的主觀選擇意識,在原則之內,家長要支持孩子的想法,保護他們的主觀意識。
三、學會自己如廁
除了吃飯、穿衣,讓孩子學會自己如廁是另一項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我家孩子3歲時,自己上廁所已經不是問題了。于是,我告訴他:“如果晚上想要尿尿,就要叫媽媽。”可是一段時間過去了,我家孩子好像沒有什么反應。突然有一天晚上,他迷迷糊糊地把我叫醒說:“我要尿尿”。從那以后,如果晚上他要尿尿,都會叫人。
孩子發出大小便信號,是他自我控制意識的發育,家長要遵照孩子的發育時間,幫助孩子進行如廁訓練。在這期間,家長要細心觀察,耐心引導,剛開始孩子可能聽不懂指令,家長要耐心提醒,慢慢的孩子就會學會自己如廁。
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很多孩子剛上幼兒園最不習慣的地方就是睡覺。因為在家里睡覺是想睡的時候再睡,睡不著家長抱著哄睡。而在幼兒園,小朋友都是吃完飯到點上床,自己睡覺。所以,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好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長的堅持。首先,家長要注意培養自己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不賴床,不熬夜;其次,要幫助孩子建立合適的生物鐘,合理安排入睡時間和起床時間;最后,要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讓孩子多余的精力得以釋放,上幼兒園前提前按照幼兒園作息時間進行作息安排,讓孩子提前適應。
五、養成整理家務的習慣
當孩子能自己吃飯、穿衣、上廁所的時候,表明他們已經有自己照顧自己的能力了。這個時候,就要讓孩子學著自己收拾自己的東西。比如,玩完玩具,家長要引導孩子自己把玩具放到玩具箱;吃完水果要把水果皮扔到垃圾桶;吃完飯要主動幫助媽媽收拾碗筷。或許孩子不會那么利索,但是請家長給孩子一定的耐心,不管做得好與壞,都要給予鼓勵。
家長在幫助孩子養成整理家務的習慣的時候,可以給孩子準備一些利于收納的盒子等等,不僅幫助孩子學習分類整理,還能方便下次更快地找到要找的東西。
孩子自理能力差,家長不要著急,在孩子探索世界的漫長過程中,孩子不會走到你面前,告訴你他已經長大了,能自理了。家長要學會觀察,并在生活中給予積極的引導,從一點一滴中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