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家長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家長輔導作業怎么控制情緒?)
網傳上網課時,封控在家的家長,承擔了6項功能: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除此以外,封控在家的家長們還要線上辦公、隨時關注各種采購信息、時不時去做個核酸、參加小區志愿者工作……
來自生活、工作的壓力倍增,平時已經形成的生活模式被打破,家庭成員之間彼此可能不適應,導致焦慮、憤怒、抑郁等不良情緒爆發。于是,家長與孩子的沖突也增加了。
那么,宅家上網課,如何保持“母慈子孝”的良好氣氛?
山西晚報記者通過電話連線,邀請山西12355青少年公共服務平臺值機心理咨詢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催眠治療師、高校特聘心理咨詢師、青少年心理健康輔導員史振江,針對上網課期間的親子關系問題,為廣大家長進行答疑解惑。
“居家上網課,學生容易出現煩躁、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受其影響,學習狀態也會大打折扣。”史振江表示,“特殊時間,對于親子關系,是危機,也是時機!”因此,史振江表示,家長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優化自己的溝通技巧。
嘗試接納。特殊時期,孩子的生活作息習慣、學習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內心的焦慮情緒會逐漸呈現出來。面對孩子的種種不適應,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和心理變化,嘗試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給予最大的理解與支持,為建立健康、穩定的親子關系打下堅實的基礎。
做好榜樣。如果孩子有負面情緒時,家長先要穩住陣腳,能夠管理自己情緒,讓孩子看到父母是如何在危機時期保持穩定的情緒,并給整個家庭創造正能量。
無聲教育。在孩子情緒抑郁低落、暴躁失控的情況下,通過非語言的方式給予支持、鼓勵、信任,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什么,家長都和孩子堅定地站在一起,獲得特殊時期的特殊陪伴。
共享時光。疫情期間,親子之間有了更多的相處時光,作為家長,不妨適度地安排一些促進親子關系的活動、話題,一起參與、討論和分享,或者共同完成一件事,讓共享時光變得有愛、有趣、有效。
劃清邊界。疫情讓家庭成員間的距離瞬間縮短,與家人朝夕相伴、足不逾戶已經成為日常,無論家長還是孩子,宅在家里成為常態,抬頭不見低頭見的日子,很多家庭出現“相看兩厭”的窘境。此時就要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里,劃出彼此的獨立空間,父母懂得適時“退出”,孩子才會更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