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幼崽迷惑行為文章(人類幼崽行為大賞)
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一些家長表示對孩子亂扔玩具、打人很無奈,看到2歲多的孩子因為「自我意識敏感」不分享玩具就被說自私,看到孩子因為「空間敏感」到“看似危險”的地方就被阻止,看到3歲多的孩子因為「秩序敏感」不讓奶奶坐在爸爸的椅子上而被責罵成任性。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而這些表面上「孩子任性的行為」都可以用「敏感期理論」來解釋。
之所以分享這本書,是因為這本書的主要作用在于:幫助家長了解孩子不同時期的敏感期,在敏感期到來時,學會尊重、接納孩子在敏感期的蜜汁行為,用心、用愛陪伴孩子,見證孩子的自我成長,以引導孩子塑造良好的品性和正確的價值觀。
所謂〝敏感期“是指在 0-6 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并不斷重復實踐的過程。
當12個月的酸酸小寶貝開始推著凳子/推車走來走去的時侯,我后知后覺的察覺他的空間的敏感期到來了。孩子正是要通過拋酒、移動物體探索空間,來感知他和物品、空間之間的關系。
于是我利用一周的碎片化時間重讀了孫瑞雪的《捕捉敏感期》,將她闡述的0-6歲兒童的所有敏感期進行歸納總結。
?
1.了解孩子各個年齡段會出現的敏感期,以及各種應對的方法,不要讓我們的愛成為傷害
1.1 敏感期也許會遲到,但終究會來
?
1.2 從脫離母體開始,孩子在獨立的道路上愈走越遠
嬰兒脫離母體就意味著他不再依賴媽媽的身體而存活,6個月時,胃里開始產生消化食物的酶,在獨立之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1-2歲時開始獨立行走,開始對他人說“不”,這個“不”就是他人生中第一個獨立宣言,自我意識開始覺醒,把自己與他人區分開來;
3~6歲的兒童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內在秩序,在意志、思想、情感上開始獨立;
6~9歲兒童,建構了屬于自己的思維邏輯和藝術品鑒能力,不再受環境的限制,逐漸開始把注意力從自我的建構拉向外面的世界。
?
2.育兒最大的誤區就是,我們用愛的名義禁錮了兒童的正常成長
每個家長都認為自己愛孩子,為了孩子他們,犧牲了自由和青春,付出了時間和精力,但是,很多家長卻不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看不懂孩子的內心世界,不尊重孩子的自我意愿,反過來卻要讓孩子聽話,懂事。因此,很多孩子處于焦慮、脅迫、痛苦中,而我們家長卻沒有及時發現。
這里著重介紹5個典型卻經常被家長忽視或者誤解的孩子敏感期。
?
2.1自我意識敏感期
孩子經常用手打人,2、3兒童還不會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肢體動作,而孩子“打人”更多時侯表達的意思是“我愛你,你想撫摸你”,所以,在孩子經常“打人”時,家長要做的是一遍一遍的告訴并用肢體語言告訴孩子應該輕輕的摸。
孩子經常說“打你”,兒童的語言和成人的語言有差別。兒童用”打”這個詞表示”他,不照我說的做“。”打”是兒童的心理語言,兒童用打表示”不愿意!”走開!”這里的打是自我意識開始蘇醒,想要表達不愿意的意思。所以,當孩子跟家長告狀“他打我”的時侯,作為家長我們應該仔細詢問清楚。
兒童自我意識一旦覺醒,就開始用抗拒和拒絕別人的方式有意識地練習使用自已的意志,喜歡說”不”!但在表達不清晰的時侯會說“打你”。
?
2.2 執拗敏感期
這個最麻煩,會讓家長覺得是孩子在無理取鬧,容易心煩。表現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圖去辦,否則情緒就會產生劇烈變化 ,發脾氣,哭,鬧。這時家長和老師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關照,也要學會一些安撫的技巧。
?
2.3秩序敏感期
1-2歲處在秩序的敏感期的兒童,需要一個有秩序的環境,按一定的規則和習慣整理環境、把環境秩序化。一旦成人隨意打破孩子的秩序,他就會崩潰大哭,而很多家長往往忽視或者不理解這一點。
兒童秩序的敏感期呈現螺旋式上升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為了秩序的破壞而哭鬧,秩序一旦恢復就會安靜下來;為了維護秩序而說不,自我意識開始萌芽;為了維護秩序而執拗,一切要重新來。孩子執拗的這個階段可能是老師和父母最為苦惱的時期,因為執拗的要求具有不可逆性,讓人感到頭疼。
舉個栗子:平時都是媽媽哄睡覺,有一天爸爸哄睡,孩子哭鬧、不安,如果媽媽來哄,孩子安靜下來就證明在第一階段,如果孩子拒絕說不,就正面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但如果,孩子說“要剛才媽媽哄睡”,那證明孩子已經處于維護秩序的執拗階段,要一切重來,這時候,就需要家長更多的耐心。
解決兒童的執拗問題,一是要理解,二是要變通,三是要成功。變通是最需要智慧和技巧的。個人建議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把孩子從執拗中拉扯出來。
更可怕的是執拗的敏感期過后,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接踵而來。
?
2.4完美敏感期
完美敏感期是:孩子做事情要求完美,端水時灑出一滴就很痛苦;吃的蘋果上不能有斑點;衣服不能少扣子等。接著又上升到對規則的要求 我遵守規則你也必須遵守 ,人人都要遵守;香蕉皮必須扔到垃圾笥里沒有坑圾筒就必須處理好。
2.5 人體敏感期
男女有什么區別?為什么爸爸有小gg,媽媽沒有?性別問題在中國很多家庭向來是諱莫如深的話題。
男女的差別是兒童人體敏感期的組成部分。對同一個概念,比如性器官,兒童的理解和成人的理解顯著不同,在大人眼里,這類概念包含著很多世俗的、道德的內容,而對孩子來說,他是在客觀地認識世界,沒有任何感情色彩,此時的孩子看待性和性別時,就如同看待自己的手、腳一樣。
當孩子處于人體敏感期,家長應該客觀地跟孩子解釋,讓孩子正常了解即可,不要把神秘感留給青春期的孩子去探索,以免鬧出笑話,甚至誤入歧途。所以,孩子越大,對家長挑戰越大,個人建議可以借助繪本或者影像資料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觀。
3. 每個孩子的心靈都是一個神秘的洞,你想窺探的秘密也許在這里(看圖片,也許會找到答案)
?
4.錯過的敏感期是否能補救?塑造安全的環境,用愛融化孩子內心的冰霜。
回答是肯定的。絕大部分敏感期在受到壓制后,一旦環境使孩子放松,敏感期會再次出現,2歲到10歲都有可能出現這種補償,來彌補成長的損失。但是如果沒有愛和自由帶來的安全感和放松,孩子內心深處的東西會永遠地潛留在心里,越積越多,直到長大,成為一個個解不開的結。(有需要電子版的,私信我)
引用豆瓣網友的話:作為父母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一些做法并強加阻止,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孩子自由地感知世界。對于孩子要給予寬容、耐心以及引導,這才是對孩子正確的愛,這才是這本書的核心。
兒童的心靈是一個神秘的深淵,當我們不了解的時候,請懷著敬畏之心,給他們愛和自由。做個有耐心的媽媽,陪伴孩子度過他人生中最關鍵的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