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決14歲的孩子厭學并且因此輟學這個問題。
這個時候家長一味的說教是無效的,最有效的是采取體驗式教育。比如:帶他去貧困山區,體驗世界上還有許多孩子沒有條件上學、甚至活在當下都是問題。通過震撼教育直擊他的心靈,讓他產生“這個世界還值得他奮斗和努力,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的意愿。
我們在一線教學和臨床上,給有輟學、極度厭學情緒的青少年開展心理咨詢輔導時,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采取震撼教育,不過這其中涉及到家庭的經濟問題。
實施教育需要好好策劃,并不是簡單的帶著孩子去偏遠山區,比如去撒哈拉沙漠等貧瘠的地方旅游,而是需要家庭做好系統的策劃。
一、震撼點
你是想讓他感受到貧窮、饑荒,還是想讓他感受到“只有努力才可以去幫助到更多的人”。
二、現場震撼教育的內容
1.讓他知道你幫他策劃的點
2.找到并體會策劃點
3.他在體驗現場震撼情景時,你何時給予他言語的提拔。
首先,如果家長做不到這一點,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醫生、心理教練的幫助,也可以學習相關的實施方法。要么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要么自己學習。
其次就是需要實施精心策劃的“粗暴”做法,當14歲的孩子已經厭學的時候,家長此時說大道理是無效的,這時我們要學會“放任”他,雖然言行是放任他,但內心做好幫助他的準備,過程需要孩子自己體驗。
我們應該明確告訴他——你不上學沒問題,但爸爸媽媽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家庭教育法》要把你養育到成年,你現在14歲,還有4年時間,如果待在家里就沒有零花錢,等到18歲成年后你自己去解決自己的生存和生活問題。
必須向孩子明確的傳達他十分緊迫要自己獨立生活,我們要讓他建立起“要離開家、自己獨立”這樣的思維意識。
他慢慢就會產生緊迫感和焦慮感“當下荒廢時光是活不下去”。在發展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多年觀察中,孩子厭學往往是由于他們沒有明確的自我未來生涯發展的目標,以及沒有當下生存壓力導致的。
那么家庭面對極度厭學并且已經輟學的孩子,最重要的是讓他們建立生存的緊迫感和危機意識。
另外還需要注意的是,家長要識別孩子是否罹患了抑郁癥。因為如果他罹患了嚴重的抑郁癥,他也會表現出厭學的行為,以及宅在家里什么都不做、只玩手機的行為。
所以我們還要區分孩子是否身心健康。
如果他是罹患了抑郁癥,那么我們就治療抑郁癥。如果他只是需要在家里宅著休息的話,那么建立生存的危機意識是至關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