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普通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2021年6月高考),高考總成績的組成科目由“語數外+文綜/理綜”變成“3+1+2”。“3”為語數外,“1”為物理或歷史,“2”為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自選2門科目。
重慶普通高考綜合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普通高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全面實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簡稱“學考”)。
“學考”分為合格性考試(簡稱“合格考”)和選擇性考試(簡稱“選擇考”)。其中,“合格考”各科成績合格是學生畢業、普通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選擇考”成績計入普通高校統一高考招生錄取時的考生總成績。
“合格考”包括語文、數學、外語(含聽力)、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技術、通用技術、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14門學科。“選擇考”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6門學科。
“合格考”中11門學科(除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的筆試實行全科開考,每學年組織2次。2018年秋季入學的普通高中一年級學生,信息技術、通用技術2門學科在高一下學期末考試;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6門學科在高二上學期末考試;語文、數學、外語(含聽力)3門學科在高二下學期末考試。物理、化學、生物學、通用技術實驗實作考查以及音樂、體育與健康、美術的素質測試時間,由各區縣教育行政部門根據課程計劃安排在相應課程結束后進行。
重慶普通高考綜合改革的另外一個重點,是深化高等學校考試招生改革。
據介紹,改革后的高考依舊在每年6月份進行,包括全國統一考試的語文、數學、外語3門學科和“選擇考”中的3門學科。其中,外語科目考試由聽力和筆試兩個部分組成。
“選擇考”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6門學科,由重慶市教育考試院統一命題、閱卷。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志向、優勢和高等學校招生要求以及普通高中辦學條件,在6門“選擇考”學科中選擇3門參加考試。其中,物理和歷史為首選學科,考生只能選擇其中1門參加考試;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學科為再選學科,考生只能從中選擇2門參加考試。
也就是說,2021年高考開始,高考總成績的組成科目從“語數外+文綜/理綜”變成“3+1+2”。“3”為語數外,“1”為物理或歷史,“2”為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自選2門科目。
“以往,除了語數外必考之外,考生只能選擇文綜或者理綜。現在,文綜、理綜沒了,而是變成了多種科目組合的形式。比如,學生對物理、化學、思想政治、地理很感興趣,基礎較好,那么他的‘選擇考’科目就可以是‘物理+化學、地理’或者‘物理+思想政治、地理’等組合,可選科目組合較多,但組合選擇要對照高等學校招生專業選科要求。”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如此一來,學生的選擇更多、自主權更大,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科和優勢學科自由組合,獲得更好的高考成績,做到“國家選才、高校選生、考生選科”有機統一。
從2021年起,普通高校統一高考招生錄取的考生總成績由全國統一考試的語文、數學、外語3門學科成績和考生選擇的3門學科“選擇考”成績組成,總分為750分。其中,全國統一考試科目語文、數學、外語的分值均為150分,總分450分;“選擇考”每門學科原始分分值均為100分,首選學科成績以原始分計入考生總成績、再選學科成績以轉換分(每門分值仍為100分)計入考生總成績,總分300分。
高校根據考生的全國統一考試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考”成績,參考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即:“兩依據一參考”),擇優錄取考生。
舒立春表示,從2021年起,普通高校統一高考招生按物理、歷史兩個類別分列計劃、分開劃線、分別投檔,分本、專科兩個階段進行錄取。考生志愿由“專業(類)+院校”組成,采取一個招生專業(類)一所院校為一個志愿單位,實行平行志愿投檔的統一錄取模式;積極探索“一檔多投”的普通高校招生錄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