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初中后,學習成績不好,家長要想幫助引導孩子樹立學習信心,提高學習成績,就必須要做好兩個方面的準備:
一是樹立孩子的學習信心,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是一個相對漫長和艱難的過程,所以家長必須準備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一點很重要;
二是樹立孩子的學習信心,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一定要講求科學的方法和策略,不能盲目抓瞎。
要想樹立孩子的學習信心,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家長就必須在4個方面對孩子進行幫助和引導。
第一、打消孩子心中顧慮,激勵引導孩子大膽主動嘗試以前做不到的和沒有主動去做的。
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絕大部分在學習上都缺乏自信心,且缺乏學習的主動性。
這種情況下,家長就要安排專門的時間和孩子推心置腹的進行一次深入的交談,幫孩子分析他目前的現狀,以及他學習中主要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該如何去克服,幫助孩子打消內心的顧慮和畏難情緒,樹立迎頭趕上提高成績的基本信念。
教育引導孩子,以前認為自己做不到的,現在就要大膽積極的去嘗試,要相信自己,相信努力。以前從來都不該想的問題,現在不但敢想,而且還要大膽的去實踐。當孩子在學習中能夠嘗試到點滴的成功和收獲時,他的自信心和主動性就會被慢慢激發調動起來,學習就會慢慢進步提升。
第二、多抽出時間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強行矯正以往學習中的不良習慣。
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一般都缺少父母的有效陪伴,都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上課發呆,注意力不集中;
2.懶散、消極,缺乏進取心;
3.自控力差,吃不了苦;
4.學習興趣不高,不主動,不能堅持;
5.缺乏挑戰精神,害怕困難和挫折;
6.消極悲觀不自信;不喜歡閱讀,閱讀不主動,興趣不高;
7.時間觀念差,學習效率不高。
家長要認真分析自己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并能夠有針對性的幫助孩子矯正。
工作再忙,事情再多,都要盡可能的多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只有家長的有效陪伴,有效監管,有效督促,有效幫助,有效鼓勵,才能夠真正的矯正和轉變孩子身上存在的這些不良習慣。孩子身上的不良習慣需要在家長的有效監管和強制監督下,才能夠逐漸的轉變。
一個習慣的養成,可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夠做到的,必須經過一個漫長的過程和長期的堅持。這個過程中,家長就有騰出時間去陪伴孩子,因為在孩子形成習慣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很多不定因素,這就需要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做好幫助,支持,監督和鼓勵,陪伴強制養成。
第三、任何時候,都要給孩子以積極的暗示和鼓勵,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家長的有效陪伴,并不是只和孩子待在一起,而是心與心的交流,情與情的交流,思想與思想的交流。在陪伴的過程中,無論何時何地,一定要切記不要全部給予孩子否定的信號,要給予孩子積極肯定的信號。
要通過多鼓勵,多幫助,多引導,多支持,多開導,多激勵,讓孩子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持續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出學習的興趣,以此來形成自我激勵和自我上進的良好心態和積極性。
第四、多和老師取得聯系,深入了解和掌握孩子在校的情況,積極配合老師做好學校教育的延伸。
初中孩子學習的時間主要還是在學校。所以,家長必須要積極主動地和老師取得聯系。通過老師,全面了解和掌握孩子在學校的表現情況,并能夠細心認真耐心的聽取老師的意見和建議。自覺的,主動的,創造性的,完成老師所交代的家庭教育任務。切實配合老師做好學校以外的延伸教育。
只有家長和老師能夠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才能夠保證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孩子的學業成績才能穩步提升。
總之,初中是孩子學習成長最為關鍵的階段,這個階段被稱之為“黃金期”。
不管目前孩子面臨什么樣的現狀,學習處在什么樣的水平和位置,作為家長都不應該輕言放棄,家長再忙,再累,都應該多抽出時間花費心思來陪伴孩子,只有家長的高效陪伴,再加上正確科學的教育引導方法,才有可能真正激發出孩子自身內在的潛能,才有可能使孩子朝著良好的方向一路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