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到疫情影響
剛開學不久的孩子們
又迎來了新一輪的居家學習
如何在家也能營造一個
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呢?
下面這些古典音樂
也許會讓你找到答案
READDING
格里格《晨曲》
Grieg: Morning Mood
Grieg Morning Mood, Peer Gynt, Op. 46音樂:David C. H?witt – Classical Serious, Set 54
一日之計在于晨,即使是居家學習,也要養(yǎng)成良好的生物鐘,不能賴床哦!聆聽格里格明媚的《晨曲》,以最佳的狀態(tài)開始一天的學習。
在單簧管與雙簧管的和聲上,長笛奏出一段清爽優(yōu)美的清晨主題,描寫在金色晨光中,朝陽冉冉升起。接著大提琴奏出性格晦暗的副題,漸入高潮后,又返回清晨的主題,帶來平和清新的感覺。
貝多芬《春天奏鳴曲》
Beethoven: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5 in F, Op.24 – “Spring”
Ludwig van Beethoven: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No.5 in F, Op.24 – “Spring” – 1. Allegro音樂:Itzhak Perlman – Beethoven: The Violin Sonatas
這是貝多芬1801年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這一時期他的身體已經(jīng)飽受耳疾困擾,并且病情正在日益加劇,但他并沒有因此而悲觀失望,反而創(chuàng)作出了充滿青春朝氣和樂觀情緒的《F大調(diào)第五小提琴奏鳴曲》。這部作品擁有著絢麗、甜美如春光燦爛的氣質(zhì),因而也被人們稱之為《春天奏鳴曲》。
第一樂章開始,小提琴奏出了器樂化的抒情歌唱主題,這是這首奏鳴曲中最著名的一個主題,一股春風頓時撲面而來,使人心曠神怡,最適合在春日里安靜地聆聽。
舒伯特《音樂瞬間》
Schubert: Moments musicaux, D.780
No.3 Allegro moderato
Franz Schubert: Moments musicaux, D. 780 – No. 3 Allegro moderato (F minor)音樂:Sviatoslav Richter – Richter: The 100th Anniversary Edition
“音樂瞬間”是由舒伯特創(chuàng)立的一種鋼琴音樂小品體裁,1828年出版的包含六首作品的《音樂瞬間》Op.94曲集是他這一體裁的代表作。這些作品被稱為性格式小品,每曲都表現(xiàn)一種特定的、語言無法形容的微妙的情緒和感受,展示出一個奇妙的音樂世界。
第三首中庸的快板,F小調(diào)是這類作品中流傳最廣的一首。關于這首曲子,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天,舒伯特去一位朋友家做客。他信手拿起一份手抄樂譜,彈奏之后,對其贊嘆不已。隨后他才知道這其實正是這位朋友記下的他本人即興彈奏過的作品。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可以說明舒伯特有著很高的即興創(chuàng)作能力。這是一首天真純潔、令人欣喜的小品曲,帶有輕快活潑的民間舞曲風格。
解題的時候也會有那么一瞬間突然開竅,那不如好好復盤整理下思路,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
薩蒂《吉諾佩蒂舞曲》
Satie: 3 Gymnopédies
3 Gymnopédies: I: Lent et douloureux音樂:H?kon Austb? – Satie: Gymnopedies
《吉諾佩蒂舞曲》作于1888年,是薩蒂早期作品中的杰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薩蒂在創(chuàng)作這組鋼琴曲時只有23歲。這是由三首小曲組成的套曲,引用了一種古希臘樣式的舞曲,在薩蒂手中這些音樂既古典也帶著些現(xiàn)代感。
樂曲優(yōu)美而神秘、柔和而惆悵的意境恍如將聽者帶到廣袤的荒野,躺在松軟的草地上仰望著神秘的星空。讓人可以靜下心來,集中注意力,專心致志地學習。
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協(xié)奏曲》
Mozart: Violin Concerto No.5
in A major, K.219
Violin Concerto No. 5 in A major, K. 219: III. Rondo音樂:Herman Kienzl – Mozart: Violin Concerto No. 3 & 5
莫扎特的小提琴與樂隊作品全部寫于18世紀70年代。這一時期是莫扎特由童年進入青年,其創(chuàng)作也逐漸走入成熟,19歲那年,莫扎特在極短的時間(6個月)里完成了5首小提琴協(xié)奏曲的創(chuàng)作,被人們統(tǒng)稱為“薩爾茨堡協(xié)奏曲”。
《第五小提琴協(xié)奏曲》是這其中的最后一首。這幾首協(xié)奏曲在貝多芬的小提琴協(xié)奏曲出現(xiàn)之前,創(chuàng)下了一個演奏高峰,無疑,它們繼承了源自巴赫與維瓦爾第的藝術傳統(tǒng),但莫扎特獨有的優(yōu)美如歌旋律使其更勝一籌。
其第三樂章中采用了當時流行的土耳其風格,因此這首協(xié)奏曲又有一個別稱“土耳其”協(xié)奏曲。這部協(xié)奏曲不但音樂美妙,而且洋溢著一種年輕人的活力。
伏案時間長了難免會腰酸背痛,不如跟著歡快的小步舞曲的節(jié)奏,起身活動活動,稍作休息~
埃爾加《愛的禮贊》
Elgar:Liebesgruss, Op. 12
Salut d’amour, Op. 12 “Liebesgruss” (Arr. for Violin, Cello & Piano)音樂:Catherine Wilson;Mark Skazinetsky;Jack Mendelsohn – Classical Potpourri
《愛的禮贊》是英國作曲家愛德華·埃爾加于1888年創(chuàng)作的樂曲,為小提琴和鋼琴而作。它是埃爾加在結(jié)婚后贈給新婚妻子的一首小品,以典型的小夜曲風格,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典雅的愛情畫卷。由于妻子精通德語,埃爾加將曲子命名為“Liebesgruss”(Love’s Greeting),題詞為法文“à Carice”。“Carice”是他妻子名字的縮寫,也是他們兩年后出生的女兒的名字。
盡管這是一首書寫愛情的作品,但溫暖的旋律讓人如沐春風,舒緩心靈,孩子在學習過程也需要家長愛的鼓勵,要多給孩子一些信心哦!
海頓《驚愕交響曲》
Haydn: Symphony No.94 in G major, Hob.I:94
F.J.Haydn. Symphony No.94 in G major, Hob.I:94, “The Surprise”. II – Andante音樂:The Pocket Symphony;Joseph Haydn;Nazar Kozhukhar – Franz Joseph Haydn. Symphonies No.94 & No.103 arr. by Johann Peter Salomon
海頓的《驚愕交響曲》作于1791年,傳說當時倫敦的貴族是音樂會的常客,但是他們來聽海頓的音樂會只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所謂的高雅品位,在那里附庸風雅,每每在樂隊演奏時打瞌睡。海頓知道后非常生氣,于是他就寫了這部《驚愕交響曲》。
樂曲開始部分非常輕,貴族們又在昏昏欲睡,剎那間樂隊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發(fā)出強烈的聲音,定音鼓猛烈地敲擊,模仿驚雷的聲音,狠狠地將打盹的貴族嚇了一跳。此后人們就把這部作品稱為《驚愕交響曲》。
學習久了感到疲憊了,讓音樂為你醒醒腦,給自己打打勁兒吧!
舒曼《童年情景》
Schumann: Kinderszenen, Op.15
10.Fast zu ernst
Fast Zu Ernst (過分認真)音樂:Johannes Oleg – Schumann – The Genius Collection
鋼琴套曲《童年情景》 作于1838年。該作品沒有直接描繪兒童生活,而是從成年人回憶童年情景的角度進行創(chuàng)作。舒曼以準確的筆觸,洗煉的手法,深入刻畫兒童的心理活動,使得樂曲的音樂形象幽默、神態(tài)逼真并富有情趣。
其中的第十首名為《過分認真》,嚴肅的主題旋律,仿佛孩子遇到了什么難題,一副緊鎖眉頭,認真思索的表情,像極了正在書桌前奮筆疾書的娃們~
肖邦《夜曲》
Chopin: Nocturnes, Op.9 No.2
Chopin: Nocturnes, Op. 9 – No. 2 in E Flat Major. Andante音樂:Jan Lisiecki – Deep Dive – Chopin
肖邦短暫的39年人生,是由無數(shù)晶瑩耀眼的鋼琴珠玉小品所鑲綴起來的。他生在19世紀前半葉浪漫主義風起云涌的時代,作品充滿了浪漫的色彩。
此曲是肖邦夜曲中最為人們喜愛的一首,也是肖邦夜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作品旋律優(yōu)美,純樸如歌,經(jīng)過幾次裝飾及速度、力度的變化,不斷發(fā)展著。有人形容它如同女高音般甜蜜動人,不間斷地在歌唱,最后結(jié)束在幸福安祥之中。
夜深了,學習了一整天很辛苦,聆聽肖邦的《夜曲》,讓自己舒口氣吧!
巴赫《G弦上的詠嘆調(diào)》
Bach: Air on the G String
Air On the G String (G弦上的詠嘆調(diào))音樂:Classical Music Experts – Grow Green: Classical Music for Plants
《G弦上的詠嘆調(diào) 》是巴赫《第三號管弦樂組曲》的第二樂章主題。原曲作于1727年至1736年之間,19世紀德國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1845-1908)將這段主題改編為鋼琴伴奏的小提琴獨奏曲,由于主奏小提琴必須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得名。
作品最動人之處在于它純凈的、詩意的曲調(diào),旋律莊重悠長,起伏平緩,如行云流水,并幾經(jīng)反復,營造了一種悲天憫人的意境。我們也借由這首曲子,希望疫情快點過去,孩子們能回歸正常的學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