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是厭學,而是太累了怎么辦(孩子不是厭學,而是太累了的說說)
疲勞分為生理疲勞和心理疲勞。心理疲勞的標志是學習效率降低。長期的心理疲勞會影響心理健康,使人心境壓抑、心煩意亂,甚至出現神經衰弱癥狀,進而導致其他心因性疾病。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01
厭學是心理疲勞的表現形式
心理疲勞是厭學的根本原因
在一年一度的中小學生心理問題篩查活動中,初二男生小堅的鑒定表被蓋上了“心理疲勞”的紅印章,引起他媽媽高女士的高度警覺。第二天一早,她就來到學校,要求與心理醫生面談。
我對她說:“不要緊張,心理疲勞是常見現象,小堅所在的班,被蓋上這種紅印章的有十五六名學生呢。”
高女士用手勢打斷我:“我不是質疑您的診斷,而是覺得診斷得太輕了,小堅有嚴重的厭學心理,您沒有診斷出來,應該重新診斷。”
我請她坐下:“說說看,您是怎樣認定小堅有厭學心理的?”
“第一,小堅不疲勞。”高女士理直氣壯,“玩網絡游戲的時候他就不知疲倦,一邊拍打鍵盤一邊大呼小叫,興奮得像打了雞血。暑假帶他去爬山,他一路跑在前面,嫌我和他爸走得慢,先后兩次跑下來接我們,哪里有一點疲勞的樣子?”
我耐心地聽她講述。漸漸地,小堅的形象在我腦海里更加清晰。
“第二,小堅厭惡學習。”高女士接著說,“只要一說到學習,他就耷拉著腦袋,垂頭喪氣。在家做作業的時候,他拖拖拉拉,明明半小時能完成,他能磨蹭兩個小時,而且質量不高,經常出現簡單錯誤。前段時間,他跟我說他頭疼,讓我代他向班主任請假。我要帶他去醫院檢查,他死活不肯去,說一個人在家休息一天就好了。等我傍晚下班回到家,發現他把兩三年不玩的電動賽車跑道翻了出來,安裝在客廳里,還下樓買了整整一盒電池,一個人在家玩了一整天。您說,這哪里像頭疼的樣子?所以,我認為他有厭學心理,而且十分嚴重。”
“還有哪些證據?”我鼓勵她繼續說下去。
“第三,小堅這個學期成績下滑了!”高女士忽然提高了聲調,說明她很在意小堅的學習成績,“我向班主任打聽過了,小堅沒有早戀,玩游戲也不算上癮,成績下滑不是因為厭學,還能因為什么?”
我被她的武斷逗笑了:“您把小堅想得太簡單了。他生理上不疲勞,不意味著心理不疲勞。我認為,小堅學習成績下滑的原因不是厭學,而是他太累了。”
高女士半信半疑:“那么,什么是心理疲勞?”
我告訴她,心理疲勞是指由腦力勞動繁重、神經系統過度緊張或長時間從事單調、枯燥的工作而引起的精神倦怠現象。表現為心緒不安、動機喪失、注意力不集中、思維遲鈍、情緒低落、工作學習效率下降、反應遲緩、工作正確率降低等。
“心理疲勞比生理疲勞更可怕。”我進一步解釋,“生理疲勞在短暫的休息之后,很快會消除,而心理疲勞就不那么容易被發現,更不容易消除。”
我告訴高女士,孩子心理疲勞,通常會有以下5種典型表現:
1.拒絕上學。孩子變得不愛上學,不愿見老師,甚至每到上學前,孩子就說自己肚子疼、頭疼等。
2.厭倦學習。有的孩子不愿做作業,一看書就犯困。
3.注意力渙散。即使在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孩子的注意力也不易集中。有的孩子雖然在看書,其實沒有看進去,只是做樣子。
4.厭煩交流。不愿父母過問學習上的事,對父母的詢問常保持沉默,或者表現煩躁、轉移話題。
5.貪玩。上課時打不起精神,課后十分活躍,表現為玩不夠。
高女士問:“這些表現在小堅身上都能看到,但是,這些不都是厭學的表現嗎?”
我說:“厭學是心理疲勞的表現形式,心理疲勞是厭學的根本原因。小堅已有心理疲勞的表現,但尚未達到厭學的程度。”
02
絕大多數疲勞都源于心理的影響
純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勞是很少的
聽了我的解釋,高女士確信小堅不是厭學,而是太累了,但她旋即表現出無助的情緒:“我知道小堅學習很苦很累,但競爭這么激烈,我哪敢讓他不苦不累!”
“中小學生心理疲勞的原因很復雜,不能讓應試教育背黑鍋。”我告訴她,快節奏的現代生活、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繁雜的信息轟炸、噪聲污染、人際關系緊張等都會導致孩子出現心理疲勞。
心理學專家經過多年研究,總結出導致心理疲勞的九大原因,其中,符合未成年人的有以下幾種:
1.有害的環境刺激:住房擁擠、噪聲、污染、低溫、高溫等。
2.生理功能異常:青春期生理變化、疾病、失眠、藥物中毒等。
3.學習障礙:學習難度大,學習方法不適合,考試成績欠佳等。
4.人際關系緊張: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不佳、父母感情破裂、鄰里關系緊張等。
5.天災人禍:自然災害、意外事故、親人亡故等。
高女士吞吞吐吐地告訴我,小堅中考結束之后,她與小堅的爸爸孟先生辦理了離婚手續。小堅不喜歡嗜酒如命的爸爸,甚至慫恿媽媽離婚,但爸媽離婚后他又很不適應,經常小聲嘀咕“今年中秋,不知爸爸能不能吃上月餅”之類的話,說明他難舍父子之情。
高女士說:“離婚后,我帶小堅搬了家,住房小了許多。我給他轉了學,同學都不認識,他抱怨過好幾次。經您提醒,我想,居住環境、上學環境和人際關系的改變也對他造成了不良影響。我現在同意您的那句話,我把小堅想得太簡單了。”
我告訴她,英國心理學家海德費有一句名言:絕大多數疲勞都源于心理的影響,純粹由生理引起的疲勞是很少的。只要孩子出現不尋常的疲勞,家長都應該從心理方面找原因,以免讓心理疲勞對孩子造成無形的傷害。
高女士警覺起來:“除了厭學,心理疲勞還會對小堅構成哪些傷害?”
我告訴她,研究表明,心理疲勞是由長期的精神緊張、反復的心理刺激及復雜的惡劣情緒逐漸影響形成的,如果得不到及時疏導化解,長年累月,影響心理健康,就會使人精神萎靡、恍惚甚至失常,引發多種心理疾患,如緊張不安、動作失調、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工作學習效率下降等,甚至引發生理疾病,如偏頭痛、蕁麻疹、高血壓、缺血性心臟病、消化性潰瘍、支氣管哮喘、月經失調、性欲減退等。
高女士問:“生理疲勞歇一歇或睡一覺就緩解了,心理疲勞也能這樣緩解嗎?”
“心理疲勞比生理疲勞復雜,也更難恢復。”我解釋,“心理疲勞同生理疲勞一樣,本身是一種阻遏性機制,對機體起著一定的保護作用,迫使機體進入休息狀態,從而避免繼續受害。但如果家長和孩子沒有正視這一點,不及時采取措施緩解疲勞,過度而持續的心理疲勞便會影響身體健康。所以,一旦發現孩子有心理疲勞跡象,家長必須馬上對孩子進行積極的心理調適,避免形勢惡化。”
03
興趣的產生與大腦皮層上的興奮點相聯系
從事感興趣的工作不易疲倦
從事沒興趣的工作則易于疲勞
高女士急問:“快告訴我,怎樣才能幫助小堅緩解心理疲勞?”
針對小堅的具體情況,我向高女士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小堅每天8小時睡眠時間。
中學生學習緊張,競爭壓力大,必須制訂合理的作息時間表,這樣才能保證休息、娛樂的時間。要給體育鍛煉留足時間,如跑步、游泳、打球和步行等,以增強機體活力、精力和人體在應付復雜枯燥工作時的適應能力,從而避免因從事的活動過于單調而產生消極的情緒。
我特別強調,一定要想辦法保證小堅每天8小時的睡眠時間,對消除疲勞有明顯的效果。
第二,杜絕攀比,注重培養小堅的學習興趣。
我提醒高女士,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消除“唯分數論”,對小堅要有全面的了解和正確的評估,杜絕攀比心理,要多做縱向比較,即自己和自己比、過去和現在比。
同時,要注重培養小堅的學習興趣。研究顯示,興趣的產生與大腦皮層上的興奮點相聯系,從事感興趣的工作不易疲倦,從事沒興趣的工作則易于疲勞。如果小堅某門功課成績下降,多半是學習興趣突然降低導致的,應對策略不是逼他反復學習,而是激發他對這門功課的興趣,成績自然會提升。
第三,幫助小堅明確學習目標,激發他的自信心。
無論從事什么活動,一定要確立行動的目標,這樣才能不斷自我激勵,以取得預期的成功。要根據小堅的實際情況和學業水平,幫助他明確階段性的奮斗目標,并進行適當分解,用不斷取得的小成績激勵他,從而增強他的學習興趣,恢復他的自信心,使他在愉快的情境中消除身心疲勞,學好各門課程。
比如,每次重要考試要求他多考5分,或者不因粗心大意丟分,小堅會感覺很容易辦到,但積少成多,從量變到質變,當他的自信心恢復了,就會實現總成績的飛躍。
第四,營造和諧的人際環境,給小堅足夠的安全感。建議恢復小堅與父親的聯系,并做好小堅父親的工作,請他履行父親的責任,幫助小堅成長。此外,我建議高女士與小堅的班主任保持密切聯系,共同做好小堅適應新環境的工作。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給小堅一些人際交往技巧,與同學搞好關系,讓他生活在融洽、快樂的班級氣氛中,這樣才能有愉快的心境,才不易產生疲勞,即使感到疲勞也容易很快消除。
第五,注意培養小堅良好的個性和堅強的意志品質。意志堅強的人不僅在生理疲勞時能頑強地堅持,而且在心理疲勞時也能克服惰性,圓滿地完成任務。因此,平時要從小事做起,培養小堅勝不驕敗不餒、百折不撓的頑強意志。
高女士問:“有沒有辦法來快速緩解小堅的心理疲勞?”
“不妨嘗試沉思冥想保健法。”我告訴她,沉思冥想保健法是松弛大腦的一種特殊運動。具體做法是:坐在舒適的椅子上,閉目入靜,想30分鐘使你非常高興的任何事情,隨后不斷地默念一串毫無意義的數字10分鐘,然后繼續合眼靜坐,想使你快樂的事情10分鐘。做完以后,如果感到大腦很清醒,說明效果好。照此堅持100天后,心理疲勞會明顯緩解。
最后我提醒:“國外的研究顯示,沉思冥想對許多疾病有預防作用,您可以陪小堅一起做,把它當成固定的家庭休息方式,長期堅持,定會收獲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