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接納,聆聽,安撫,你會有一個快樂,開朗的孩子英語(堅持接納,聆聽,安撫,你會有一個快樂,開朗的孩子)
一天的時間過得真快,干完家務活迫不及待地來到書桌旁,想和家長們分享一本名叫《真希望我父母讀過這本書》的書。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這本書太好了!里面有一篇講的是:如何回應孩子的感受。覺得對我們家長挺有用的,就整理出來,分享給家長。
咱們一起來看看你是哪種家長?我們先暫且分為兩組:一組叫正極家長,一組叫負極家長。
負極家長的例子:
故事一
一天在逛商場的時候,孩子遇到他喜歡的玩具,想要買,你拒絕了他。說:“家里的玩具那么多,乖,別亂花錢了”。
或者說:“你都多大了,還買玩具,那是小孩玩的”。
男孩不高興地在那哭了起來。
注意你拒絕了孩子買不到玩具時失落的感受。還貼了一個亂花錢的標簽。孩子自己心里鼓著氣,只能自己慢慢內化。
故事二
二寶在家呆了一天,不是擺積木就是畫畫,這時她很無聊,就說:“媽媽,你從來也不領我出去玩兒”
“昨天放學,我沒領你去玩啊,怎么這么不懂事呢?我這看商店哪有時間天天領你出去玩。
或者說:“你這孩子怎么就瞎說,上個星期天我不還領你出去玩了嗎?”
二寶覺得沒人理解他,躺到一邊生悶氣去了

注意你拒絕了孩子此時在家無聊,煩躁的感受。同時還給孩子貼上了不懂事、瞎說的標簽。
故事三
孩子放學回家,書包往床上一扔,嘆氣地說:“哎呀,太累啦!”
“你個小孩牙子,一天不干什么活,累什么累?”媽媽不以為然地說。
或者有的媽媽這樣說:“我一天上班干多少活呀,我都沒吵吵累,你累什么?。”
孩子沒有得到你的回應,心里是孤獨的,也許以后也不愿意和你說心里話了。
注意你拒絕了孩子焦慮的感受,放棄了解孩子內心的的機會。
故事四
你正在玩手機,孩子跑進來告訴你說:“媽媽有人欺負我”
“沒事兒,他們和你鬧著玩呢”
或者說:“誰敢欺負你,我一會去削他去,你先玩去”
孩子有困難了來找媽媽,媽媽卻敷衍了她,她很難受。
注意你拒絕了孩子受委屈的感受。
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太多了,我們家長不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就是你以自己的想法拒絕了孩子的感受。
沒有接納孩子的感受,那感受都跑哪去了呢?它們呀只是悄悄地隱藏起來了,誰都不知道,包括你和孩子。這些負面感受躲在一起在等著它同伴的到來。越來越多不良的感受聚集在一起,孩子忍受的能力就會變得越來越差,終于在條件允許時就溜出來制造麻煩了。那時你們也許會爭吵,也許孩子不會再和你說心里話。到了青春期,也許孩子覺得壓抑會離家出走,也許不去上學,也許學會抽煙、打游戲…
當然,這些結果不一定就是不接納孩子的感受造成的。但是不接納孩子的感受,一定會有這些麻煩
看看正極家長是怎么做的
故事一
一天逛商場的時候,孩子遇到他喜歡的玩具,他想要買。媽媽拒絕了他,并且說:“媽媽知道你沒有得到你喜歡的玩具,你很失落、很難過是不是”。
“嗯”孩子不高興地點了點頭。
“這個媽媽很抱歉,買不了,家里有這樣同款的玩具”。如果孩子還在哭鬧的話,媽媽就會在那陪著他,等他情緒穩定了再走。
家長先接納了孩子的感受,孩子知道媽媽感受到了他的情緒,同時也知道了一個不愉快的事實:不是他想要的東西都能得到,這里是有規矩的。
故事二
二寶在家呆了一天,覺得無聊就說:“媽媽,你從來也不領我出去玩兒”。
“呦,二寶沒有事情做,覺得無聊,想出去玩啦”
“嗯,是的媽媽”
“媽媽現在在看商店,不能出去,我們在家玩好嗎?”
媽媽覺察到了二寶的感受,并安撫了她的感受。二寶感受到了媽媽的關愛,并不覺得自己是孤獨的。
故事三
孩子放學回家,書包往床上一扔,嘆氣地說:“好累呀”!
“哎呀,我們家洋洋這是有心事啦!能和媽媽說說嗎?”
“今天同桌的橡皮丟了,說是我拿的。媽媽我沒拿,今天做錯了一道題,老師說我不認真,讓我回家再做十遍”
“看來你的心情現在很糟糕,很沮喪是不是?讓我抱抱你吧!”
“你現在是不是感覺好些了呢?”
洋洋看著媽媽點了點頭。
“接下來你想怎么做呢?”媽媽問。
母女倆的溝通就開始了
媽媽不但察覺到孩子的感受,接納孩子的感受,而且還仔細聆聽了孩子的講述并安撫了她。洋洋覺得媽媽懂她的心,和媽媽的關系更親近了。
故事四
你正在玩手機,孩子跑進來告訴你說:“媽媽有人欺負我!”
“怎么回事?跟媽媽說說”
“就是吳朵和嚴鑫她倆不是親戚嘛,她倆就說她們的自行車好看,說我的不好看。”
媽媽問明白了之后心里覺得好笑,真的是個小孩子呀!媽媽忍住表情說:“是這樣啊,那你現在是不是覺得很委屈呀?”
“是的,媽媽,我不想和她們玩了。”
“來,讓媽媽抱你一會兒就好啦!”
媽媽問明情況解決了孩子心里難過的感受。孩子得到媽媽的關心,心里舒服多了。
例子舉完了,我想家長也知道自己喜歡做哪組家長了。我之所以舉這些例子就是想告訴家長接納孩子的感受,聆聽孩子的傾訴,安撫孩子的情緒,你會有一個快樂、開朗的孩子,同時孩子也會控制、管理自己的情緒。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我是70后阿姨一枚[笑],喜歡看育兒書籍,看到好的內容、有用的內容、能幫助到家長們的內容,就想分享給你們。
好啦!我的分享就到這里了,我現在的感受是[害羞]能獲得你的點贊,你寫的評論都是對我的認可,我會開心至極的[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