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關鍵時刻,當過老師的我敏感地感覺到,孩子即將正式結識學習這件事了,未來十幾年的學習生涯能搞成什么樣,第一印象非常重要。
是的,我認為幼兒園階段是玩樂的時期,即便有寫字,但家長也不應過于較真,更不要相互比較。因為真正的長跑還沒開始,搶跑弊大于利。
所以,小學前三年被我稱為“建立學習認知的第一印象”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教育到位的話,孩子以后學習起來就很輕松,學業上的壓力也會自我調節。
如果沒能在這三年建立起良好的學習認知,后面不僅家長痛苦,學生也很痛苦,老師也很痛苦。
當然,對學習的認知是一個過程,小學階段前三年只是“第一印象”,做得好了就會產生“首因效應”,之后會很輕松。如果錯過了,之后也有機會去調整。
正確的學習認知怎么建立?這當然是有方法的。我從過往近五年的教學和學生管理經驗中學到了一套應對學生學習問題的“行為結果方法論”。
這套方法論從學習行為學的角度,通過家長或老師精準高效的學習行為指導,幫助學生解決學習方面的問題,形成科學的學習習慣和認知。
簡單的來說,精準的學習行為幾乎必然產生與之對應的學習結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關鍵是能不能找到這個因果鏈條。
沒有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科學研判,一般家長是很難說清楚這其中的因果關系的。孩子為什么寫作業磨蹭?如何幫TA?孩子為什么會粗心大意?為什么做過的題隔段時間就不會做了?為什么孩子練習中會的題考場上卻不會了?怎么克服……等等。
關于以上內容,我后面會慢慢分享,歡迎關注留意。
如果您有孩子學習問題的困惑,我們一起解決。如果您朋友家的孩子有學習方面的問題,您也可以轉發給他,我們共同進步,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