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第一章科學的心理學(人格屬于心理學哪一章)
今天介紹第九個心理卡片:人格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人格(personality,也譯為“個性”):一系列復雜的心理品質,具有跨時間、跨情境的一致性的特點,對個體行為的特征性模式有獨特的影響。
人格的類型和特質理論
tips:關于人格的理論實在是太多了,這里從特質和類型理論中各挑一個分享。
類型
公元前5世紀的希臘醫生希波克拉底提出了體液說,他認為人體內含有四種基本的體液,每種體液與一個特定的氣質類型(一種情緒和行為的模式)相對應。后來到了公元前2世紀的時候,希臘內科醫生蓋倫認為,個體的人格是由體內何種體液占主導所決定的,并將希波克拉底的體液類型說與人格氣質聯系了起來:見下表。

人格的類型和特質理論
特質
特質(trait)是持久的品質或特征,這些品質或特征使個體在各種情況下的行為具有一致性。
艾森克提出了三個維度
外向性:是指內源導向性的或外源導向性的,可以理解為是內向的還是外向的。
神經質:情緒穩定的或情緒不穩定的。
精神質:善良的、體貼的或有攻擊性的、反社會的。
艾森克將外向性和神經質這兩個維度組合起來勾勒出一個環狀圖形,并且指出圖形中的每一象限代表了蓋倫用希波克拉底的體液說所提出的四種人格類型中的一種。
人格的特點
獨特性
不同的遺傳、生存及教育環境,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心理點,人與人沒有完全一樣的人格特點,“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說的就是人格的獨特性。但我們強調人格的獨特性,但并不排除人們之間在心理與行為上的共同性。
功能性
有一位先哲說過“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人格是一個人生活成敗、喜怒哀恨的根源。人格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時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穩定性
俗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里的“秉性”就是指人格。當然,強調人格的穩定性并不意味著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生理的成熟和環境的變化,人格也有可能產生或多或少的變化,值得注意的是,個體在行為中偶然表現出來的心理傾向和心理特征并不能表征他的人格。
統合性
人格是由多種成分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內在統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識的調控。人格統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
– 睡起秋聲無覓處
滿階梧桐月明中 –
九部分的內容到這里就結束了,但但但是,我所分享的都是每章中的一部分內容,如果大家對某一部分很感興趣,可以自行深入了解,當然我以后也會持續更新,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