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家庭教育主題活動在檢察院舉行的英文(檢察院家庭教育工作開展情況)
孩子不會迎風長大,問題孩子的背后往往存在問題父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是一種嚴重的行為失范,與其家庭教育、成長經歷等密切相關。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推進新修訂的未成年人“兩法”、《家庭教育促進法》的落實,衢州市檢察院特舉辦“家庭教育大家談”主題活動,邀請衢州市家庭教育講師團的家庭教育專家們暢談家庭教育工作,積極推進涉罪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市院第六檢察部向與會專家介紹了近幾年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情況,并就以下議題進行座談:
1.孩子產生不良行為與哪些因素有關,如何避免成為“問題孩子”,防止其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2.如何與“問題孩子”開展有效溝通及幫扶教育,有哪些有效的溝通技巧
3.如何有效開展青春期孩子的性教育,如何對智力缺陷未成年女生如何開展性教育
4.作為一名家長,您認為學校如何引導家長與孩子開展有效溝通
5.你認為有哪些對未成年人容易產生不良影響的社會問題,如何進行規避引導
專家
這
樣說
何蘇君
衢州市兒童福利院業務科主任、
衢州市特殊教育專家委員專家
袁瑋驊
衢州市社會工作協會專職秘書長、
柯城區育家幸福社會工作室主任
在與檢察院開展幫教合作中,我們發現雙親健全家庭的孩子的關護幫教相對容易,成效也會更好,但一些單親、留守兒童家庭幫教難度相對較大。未成年人出現行為越軌甚至違法犯罪根源在于家庭。在與“問題孩子”的溝通中,雖然孩子不愿意與父母交流,但在工作室中孩子溝通起來都很順暢,問題就出在父母對于孩子缺乏尊重和同理心。對于幫教,很多孩子實施違法犯罪大多是為了生計,在幫教方法上可以更加務實一點,真真正正能夠對孩子正常謀生有所幫助。在工作中我們還發現,現在很多城區的孩子出現抑郁傾向,并非是由于厭學,而是人際交往出現了問題,這時候就需要父母及時關注,幫助孩子直面問題,善于傾聽,不能一味指責孩子,而要讓孩子覺得父母能給自己支撐,讓自己有底氣,有能力處理好問題。
黃 芳
衢州市新華小學高級教師、
衢州市115人才
家庭教育需要家長覺醒。從教27年,我認為養成良好的習慣是很重要的。知識可以慢慢積累,而一個良好的習慣需要盡早養成。曾經讓學生們寫過心情日記,假如我當爸爸媽媽,如何與孩子交流。很多孩子在日記中寫道:爸爸媽媽回家就是玩手機,讓孩子覺得沒有被重視。好的教育是三代人的努力,要盡量在家中樹立榜樣的力量,更要陪伴孩子。陪伴不僅僅是呆在身邊,而是放下手機安靜的陪他五分鐘,孩子會在你的表情、聲音等細節中感受到你的關心。很多時候溝通的重點在于傾聽。對于孩子身上的問題,家長要有耐心,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允許反彈,習慣的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和孩子的交流不要用一種命令的方式,不管孩子是不是做的足夠好,都要先給予肯定,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引導。
何超智
衢州高級中學教師、
兒童注意力專項技能培訓師
出現問題孩子的家庭往往是兩種,一種是嚴苛型的家庭,一種忽視型家庭。教育孩子,我一直認為是要恩威并施的。“恩”就是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是前提。但是父母不能把孩子當成成就自己未來愿望的工具,不能只照顧到自己的情感,而忽視孩子的情感。愛不是操控。“威”在后,是讓孩子有規則意識,不能“不想上學就不上學”,要防止兩個“過”,一個是過于嚴厲,過于嚴厲就是操控;二是過于滿足,過于滿足就是溺愛。現在很多孩子面臨的問題是網絡沉迷,我建議12歲之前一定要培養孩子1-2個興趣愛好,讓他在現實世界有存在感,歸屬感。開展家庭教育活動要想起到更高的效果,建議還是采取線下的方式。
供稿:第六檢察部
編輯:羅光鑫
審核:姜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