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孩子持之以恒(鼓勵孩子持之以恒)

培養孩子具有恒心的方法有很多,如參加體育鍛煉、讀書自律等。父母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意志特點,有針對性地培養訓練,剛柔相濟。但根本之點在于啟發孩子的自我需求,讓其主動養成持之以恒的好習慣。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持之以恒是一個主觀能動的心理過程。具體來說就是,人在自覺地確定目標之后,能夠根據目標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堅持不懈,克服種種困難,最終實現目標。
其實,一個人要想生存就得不斷積累經驗,讓自己無休止地自我創新。而無論是經驗還是無休止的創新,都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毅力不是瞬息而就,說有就能有的東西,它的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它的形成應該在家里,而不僅僅是學校。持之以恒的毅力對于孩子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但它恰恰又是孩子容易缺乏的。從小事做起,錘煉自己的意志個孩子,如果連自己的學習用品都丟三落四的,怎么能保證演算習題時不粗枝大葉呢?所以父母培養孩子的意志要持之以恒地從小事抓起,決不姑息遷就,要一抓到底。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訣。然而,人們常常忽略這樣一個道理:即使最簡單、最容易的事,如果不能堅持下去,也絕對不可能打開成功之門。成功并沒有秘訣,但堅持是它的過程。
培養孩子的恒心應從小事做起,不斷進行訓練。一個人的意志是否堅強,可以從他的意志行為中得到體現。在成長的過程中,獨生子女缺乏恒心與毅力的現象比較普遍,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孩子的學業、交往、品德及心理健康。很多時候,成功與失敗往往就取決于一個人能否堅持到最后一刻培養孩子持之以恒的習慣的方法有很多,下面要介紹幾種:
1.用興趣引導孩子持之以恒的決心
興趣是孩子高效率把事情做好的前提。在現實生活中,并不是對必須去做的每件事,孩子都一定感興趣,但是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事,都有著眀顯的自覺性、持久性等高效率特點,而對于自己不感興趣的事則往往需要父母的約束與督促。為了使孩子提高做事效率,父母應該引導孩子對事物產生興趣。
很多上學的孩子比較喜歡的口頭禪是“郁悶”或者“煩”。事實上,學習本身的確沒有多少樂趣可言。然而父母并不這么認為,他們一廂情愿地認為學習是最有意義的事情,并且一味地強迫孩子對學習產生“興趣”。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需要父母去加以引導的,而不能靠強迫的方法來獲得。
小小孫沉溺在電腦游戲中不能自拔,雖然三番五次地向媽媽寫保證書,但一點也不起作用。為了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媽媽采取了這樣的措施:限制每天上網的時間和內容,并引導孫欣將上網與學習聯系起來。結果小孫通過上網來輔助學習,出現了一學就是半天,甚至忘記吃飯的現象,并由此對學習產生了興趣。為達到一定的學習目標,小孫還為自已制定了一個苛刻的學習計劃表,并持之以恒,最終實現了這個目標。
2.讓強烈的欲望與責任感激發孩子的行動
無論做什么事,僅有明確的目標是不夠的,還必須有實現目標的強烈欲望與社會責任感。例如登泰山是很多人的強烈欲望,從山麓的紅門到山巔的玉皇頂有七干多級臺階,而且越上越陡,到+八盤,每盤兩百級,幾乎是直上直下,每登一級都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對于一般的游客來說,如果體力不支,中途而返也無可非議因為沒有社會責任和義務。但對于挑夫來說就不一樣了,從中天門出發肩挑120斤砂石、水泥等重物,一天上下兩個來回,支撐他們從事這種艱苦工作的力量是恒心,是所承擔的社會和家庭責任。
許多孩子不能攀登成功的頂峰,并非沒有目標,而是缺乏由強烈欲望和責任感所激發的意志行動。
3.適度創設困難磨煉孩子的意志
逆境、困境能鑄造一個人頑強不息的意志品質,中外歷史上不乏這樣的事例。現在大多數孩子養尊處優,稍遇逆境決心就動搖。在他們小時候,如果父母能人為地給他們適度創設困難,讓他們接受強大心理承受能力的鍛煉,那么有朝一日他們面對逆境和困難的考驗時,就能經受住錘打。
小婷10歲上四年級時,父親給她設計了一個奇特的“忍耐力訓練”:握冰一刻鐘。小婷握的是冰箱里特意凍得結結實實的一大塊冰,父親手拿秒表,一聲“開始!”小婷就把冰放到手里。
第一分鐘感覺還可以;第二分鐘,就覺得刺骨的疼痛,她急忙拿起一個藥瓶看上面的說明,轉移注意力;到第三分鐘,骨頭疼得鉆心,她就用大聲讀書的方法來克服;到了第四分鐘,讓她感到骨頭都要被冰凍僵了,這時她使勁咬住嘴唇,讓疼痛轉移到嘴上,心里想著:忍住、忍住;第五分鐘她的手變青了,也不那么疼了;第六分鐘,手只有一點痛了第七分鐘,手不痛了,只覺得冰冰的,有些麻木;第八分鐘,她的手完全麻木了…當爸爸說:“15分鐘到了!”她高興得歡呼起來。而她的手卻變成了紫紅色,摸什么都覺得很燙。
爸爸急忙擰開自來水龍頭給她沖手。此時此刻,作為父親,為女兒有這么頑強的意志力而由衷地高興。
手捏冰塊自我折磨,這是對感受極限的挑戰,是對毅力的考驗。一些好奇的大學生都試過,可沒有一個人能堅持一刻鐘。由此可見,小婷的成功絕非偶然。艱苦的環境,特別是艱苦的生活環境和勞動,往往是對一個人意志最好的考驗和鍛煉,也最能培養人。
恒心是在艱苦環境中自我鍛煉出來的。所以父母給孩子創設一些困境,讓孩子的心理得到鍛煉,這對于培養孩子的恒心和毅力都是很有必要。
4.鼓勵孩子挑戰自己的弱點
急躁、懶惰、缺乏毅力、什么事都干卻都難干到底……這些都是人性的弱點,也是實現人生目標、理想的巨大障礙。一個人若能有勇氣挑戰自己的弱點,便能逾越障礙,獲得成功。
家長可針對孩子意志的薄弱點,選取兩個突破口,鼓勵孩子挑戰自我。可以說,這是為孩子鑄造恒心的良方。
培養孩子的恒心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參加體育鍛煉、讀書自律、在集體中接受監督、嚴守諾言,等等。父母要根據自己孩子的意志特點,有針對性地培養訓練,剛柔相濟。但根本之點在于啟發孩子的自我需求,讓其主動養成持之以恒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