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科技館動物標本在幾樓(揚州野生動物園在哪)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交匯點訊 5月,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即將到來,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青禾宣講團利用該校現存揚州最大的動物標本館開啟“云直播”,舉辦線上線下科普宣講活動,呼吁人們保護生物多樣性。
揚州大學文匯路校區的動植物標本館,是華東地區最大的動植物標本館之一,現藏動植物標本12000余件,除了許多常見動物外,還包括一些珍稀動物和已滅絕動物的珍貴標本,譬如該標本館一樓珍藏著一頭體長258厘米的白鰭豚標本。白鰭豚被稱為“水中大熊貓”,該物種現已公認功能性滅絕。該標本館一方面用于揚大生物類各專業實驗、實習教學,另一方面,它也是揚州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年均接待近萬人次的參觀與學習。
此次“云直播”分別介紹了標本館內現存的鳥類、哺乳類和蝶類三類標本。鳥類主要介紹了八哥、金剛鸚鵡、喜鵲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紅嘴藍鵲這種籠鳥。直播時,大學生講解員介紹,紅嘴藍鵲體態美麗,更為特別的是,它就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青鳥,李商隱詩句“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中所提的就是紅嘴藍鵲。
直播中還提及了多種猴類,依照頭頂的絨毛顏色區分為白頭葉猴和黑葉猴兩種葉猴類型。提到穿山甲時,講解員還特地科普道:“穿山甲的鱗片其實就是皮膚角質化的附屬物,和我們人類的指甲、毛發并沒有任何區別。許多人誤以為穿山甲的鱗片有藥用價值,這不過是子虛烏有的謠傳。穿山甲在保護森林、堤壩,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有著很大的作用,所以被列為保護動物。”最后介紹的是蝶類,則主要分為鳳蝶、蛺蝶和粉蝶三種標本,區分標準則是蝶類顏色、斑紋和翅膀形狀。
“舉辦這場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夠了解到有關動物的一些小知識,給大家的生活增添趣味;更重要的是希望大家能夠明白,只有這些動物活著的時候,才有著它們獨特的美麗。”活動負責人劉肖宇說,希望大家都能培養起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積極投身到野生動物的保護中來。
揚州大學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的輔導員陳晟老師表示,隨著近些年標本館的日漸豐富,大家可以了解到的標本也越來越多。希望大家積極投身于野生動物的保護中來,保護生物多樣性,不要讓我們的后代只能在標本館里見到這些動物。
通訊員 史嘉怡 柏玉婷 劉迅婕
新華日報·交匯點記者 張晨
實習記者 祝帥
編輯: 李鑫津
本文來自【交匯點新聞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