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謊怎么辦(如何改掉孩子撒謊的毛病)
01.誠實守信是一切的基礎。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人際關系和社會信用,是跟隨人一輩子的無形資產。
家長提問:李老師,我們家孩子初一了,經常變著花樣要錢,用起來大手大腳,嘴里從來沒有一句真話。在學校,老師不信他,成績好的同學,從不跟他玩,回到家,我們也不知道該如何相信他。
他的謊言遍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總是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再這樣下去,我們都非常擔心他以后的人生。
聽完家長的大概描述,我覺得這個孩子挺可憐的,小小年紀,就失去了對他來說最重要的信用和人際關系。
而這所有一切行為的背后,并非都是孩子的錯,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的?家長應該從源頭找起,并非簡單粗暴地直接用幾個方法就能夠解決的。
首先,經常變著花樣要錢,用起來大手大腳?沒有具體數目,還真不好判斷。因為每個家庭對金錢的概念都有所不同,只要在合理的范圍內,應該給予孩子自由支配的空間。
其次,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正確對待金錢的意識,如果孩子從小父母陪伴就較少,因覺得愧疚孩子,采用金錢彌補的方式,孩子又怎么能夠擁有正確的金錢觀呢?直到孩子長大后,父母發現自己掙錢的速度遠遠跟不上孩子花錢的速度時,又怎么能說都是孩子的錯呢?
還有個例子,之前有個媽媽對我說,他兒子每星期有10元零花錢,每天2元,孩子可以用來買他自己想買的東西。有一次,孩子的親戚給了孩子100元,結果被孩子一星期全花光了。孩子媽媽非常生氣,責怪孩子花錢大手大腳,不懂節約。
其實,每天兩元錢,孩子真的能買到他自己想買的東西嗎?所以,每個家庭的觀念不同,教育方式不同,自然結果也不盡相同。
再回到上面的問題,為什么孩子會經常變著花樣要錢?父母給了多少,是怎么給的?是否了解孩子要錢的目的,孩子用這些錢又去做了什么?平時父母是否滿足過孩子的需求等,這些都需要父母花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思考和解決。
02.嘴里從來沒有一句真話。
人的本性是如果謊言對自己更有利,那為什么不說呢?
可問題是因為習慣性撒謊,已經導致了孩子在學校人際關系受損,老師不信他,成績好的同學也不跟他玩。就連回到家,父母也不知道該如何相信他。這就足夠要引起重視了。
是不是孩子不知道何為正確的示范,沒有正確的榜樣,只能破罐子破摔按照自己錯誤的方式前行,還是壓根就覺得自己沒有錯,這所有的一切,只不過是父母對他單方面的評論。
為什么孩子的謊言會遍布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為什么總是當面一套背后一套?
其實孩子不誠實,幾乎都是恐懼的結果,周圍的環境讓他沒有安全感。
另外,家庭因素永遠都是不可忽略的,當家長在為孩子撒謊的事苦惱、憤怒的時候,是否有想過或者正是父母本人使孩子學會了撒謊。
成年人是孩子眼中的權威,擔負著言傳身教的重任。一旦成年人撒了謊,而又被孩子察覺到,那么孩子就會認為,大人可以說一套做一套,那么我也可以。
還有的時候,孩子說謊是出于無奈,有時孩子并不想說謊,但又不能說出事實真相的時候,家長非要孩子交待,那么孩子只好選擇說謊。
又或者父母只能接受孩子的優點,并不能接受他的缺點。
如何改掉孩子撒謊的毛病?在這里有幾點建議:
第一:
父母切記:“少講道理,少嘮叨。”多使用啟發式提問和換位思考,在孩子不愿意承認錯誤時,不要嚴厲逼問。
美國兒童教育學家實驗結果表明:“成人的追問越嚴厲,給孩子的壓力就越大,孩子就越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撒謊的概率就越大,主動認錯并選擇做一個誠實孩子的可能性就變得更低。”
第二:其實,在人的一生中,幾乎每個人都有過說謊的經歷。終生沒有說過謊話的人幾乎不存在。《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中的聲東擊西、瞞天過海,其本質就是說謊。
說謊并不全是壞事,懂得在恰當的時候撒謊是待人接物的技巧,還是一種自我保護的表現,而善意的謊言更是愛的一種表達。
但由于青少年還沒有成熟的社會意識和道德觀,所以父母要幫助培養起孩子內在的道德約束力。
因為人的良知系統會自覺幫助規范道德行為,內心強烈的罪惡感會抑制不誠實行為的發生。
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認知和行為習慣,感悟到撒謊帶來的不良后果,讓孩子從自身開始追求道德,父母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從點滴小事做起,鼓勵孩子講真話。
陶行知先生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看見一個真實的孩子,才是優質家庭教育開啟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