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啥都磨磨蹭蹭,為啥?怎么辦呢(孩子做什么都磨蹭怎么辦)
最近有家長反映,孩子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磨磨蹭蹭的,吃飯磨蹭、睡覺磨蹭,干什么事情似乎都刻意的比大人慢上幾拍。那為什么會導致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分析:
孩子行為習慣,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孩子行為習慣對孩子一生影響極為重要,特別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需要父母的身教為榜樣,家長你做到了多少正向榜樣。?

1、技能不熟練
對于小孩而言,他的很多技能都是剛剛學會,還沒有達到熟練的程度。比如兩三歲的孩子,如果好好培養的話,他們基本能夠學會自己穿衣服和鞋子。但是他們的技能還不熟練,如果換一件不熟悉的衣服,或者換一雙鞋子,有些孩子就會把衣服穿反,甚至把鞋子穿倒。如果孩子在這種技能水平下,你卻要求他做到快速高效地完成任務,那么顯然就會有點強人所難。所以對于在學習技能期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先讓他們全面深入的掌握技能,等到技能熟練了,做事情的速度自然也就上來了。
2、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對于孩子而言,我們在教給他基本的自理技能的同時,也要把良好的行為習慣穿插其中。很多父母都會抱怨小孩吃飯太慢了,如果排除身體原因,孩子吃飯磨蹭主要的原因就是從小沒有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給孩子培養一個好習慣,剛開始可能難度有點大,但是只要能夠堅持一段時間,這些行為就會變成陪伴孩子終身的好習慣。
3、故意拖延等著父母代勞
在溺愛中成長的孩子,他們的手腳是退化的,因為有人會為他們做好。遇到困難和壓力他們就會縮到安全圈里,等待家長來解決。比如孩子本來能夠自己穿衣服,卻賴在床上磨磨蹭蹭很久穿不好,直到媽媽的耐心被耗盡了,最后索性直接給他穿上。解決問題的正常思路是面對問題,不斷嘗試,然后解決問題。但是解決問題必然要遇到壓力和挫折,這種感覺自然是很不爽的。于是被溺愛的孩子形成了獨特的思維方式,就是遇到問題,拖延時間,等待解決!
4、不明白為什么做事情要快
至于效率這個概念,很多的孩子并不理解。他們認為這件事情慢慢做也挺好的,為什么一定要快呢?其實這也是值得我們大人反思的問題,我們是否要求孩子事事講求效率,而忽視了孩子做事的體驗。如果你認為孩子在某個事情上要有效率,那么你一定要讓孩子看到高效做這件事情的好處。比如我的孩子以前起床很磨蹭,上幼兒園常常遲到。但是每當他不遲到的那天,老師常常都會發給他一個鼓勵的小星星貼在手上。他突然意識到早起不遲到是有好處的,于是每天快速穿衣服,早早出門跑去學校。
星智成長(佛山校區)楊老師給家長們幾點建議:
01、父母不要包辦孩子的事情,培養他獨立完成事情的能力;
02、從教育之初就要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個人習慣;
03、不要過度催促和挑剔孩子的行為,只需要告訴他正確做事情的方法即可;
04、給孩子一些獎勵,讓他體驗到高效行為背后的益處;
05、教育孩子光有速度沒有質量的快是不可取的;
06、不要總拿別人家的孩子說事,要鼓勵他和昨天的自己比較,每天前進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