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高中孩子出現焦慮,家長應該如何做(如何避免家長把焦慮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高一第一個學期,是高中學習的過渡期,在這個過度期,的確有很多學生不太適應高中的學習,表現在上課有些課程聽不懂,即使聽懂了下來作業也做不來。有的學生很不適應老師的教學,認為老師教學進度太快,課堂節奏快,自己的思維跟不上上課的節奏。更重要的是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每次考試基本上各科都在80/90以上,而已進入高中,每次月考或期中考試,按照百分制的計算,每次考試各科都只有70/80分,有的可能才剛剛及格。于是很多學生開始懷疑自己的學習能力,這種情緒傳染給家長,家長也跟著來焦慮起來。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其實,這種狀態,在高一的上期,比較正常,學生有一個調節、適應的過程,任課老教師也有一個適應調節的階段。只不過這個適應期,因人而異,又長又短,調節不過來的,學習就掉隊了。造成這種現象有以下原因。
第一,高中的課程內容增加。進入高一的第一期,必考課程有9門,即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這九門學科都是會考內容,會考及格才能拿到畢業證。而有的省份,還將這個會考成績帶入高考,如江蘇。所以,這九門課程,教師都要求你認真學習。而學生在高一第一期的時候,也有一個嘗試選擇的過程,在學習中,除語數外之外,看看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學習覺得輕松,考試可能拿到較高的分數是理科,還是文科?是物理類,還是歷史類?這樣為高一下期的分科做好準備。而學生高中學習的發力,恰恰就是分科之后,所以,第一期用不著著急或者焦慮。
第二,高中課程的難度加深。高中的數理化生,難度加大,能力層次要求較高。如果學生還停留在初中的學習狀態,自然就不適應高中的學習。初中課程理解識記內容較多,學生完全可根據教師課堂講授的例題,照著葫蘆畫瓢,就能解決習題。但到高中,課程內容的層次上升到掌握、應用層次。如果學生還自認為弄懂課本和例題就解決問題,已經遠遠不適應高中的學習了。它需要學生根據教師課堂提供的練習題,在訓練中,將思維打開,融會貫通,舉一反三,這樣才能形成能力。學生可找相關學科的教師咨詢,看看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對不對,讓老師根據你的情況,提出建議。
第三,教學節奏加快。在高中,數理化生等這些學科,大多數地方的學校都是在高二結束的時候結束新課,騰出時間,用高三一年的時間進行系統復習。因此,每堂課的容量大,上課節奏快,訓練的量也大。所以,學生的課后作業也多,很多學生一晚到12點錢還完成不了。面對這樣的情況,除了調節自己的學習節奏,不斷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之外,自己要注意選擇,有很多作業不一定非要每天就必須完成,有側重;有些內容的疑點,作業中的難題,不要花太多的時間去死磕。很多內容學習新課的時候不一定弄懂,還有系統復習的時間。有些題,從學習新課,第一輪復習,專項復習,綜合復習幾輪下來才會弄懂,所以不必一時著急。
第四,教師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上高一的教師,大多都是從高三下來。在高三后期復習的時候,教師講了大量的題,學生也練習了大量的題,由于能力上來了,無論是學生刷題的速度,還是教師講題的速度都非常快。教師由于受定勢思維的影響,進入高一之后,他們也還沒有進入角色。在他們的眼中,認為高一的內容和習題太簡單,認為學生都會,所以上課、講題都快。每次月考或者中期考試,出題的時候,選擇編輯試題的時候,正由于有這個原因,試題都比較難。考了幾次,如果大家都考得不如意,教師也會調整自己的思路,放慢教學節奏,降低試題難度,然后循序漸進,慢慢加深內容,加快教學進度。
所以,高一上期是一個適應期,在這個適應期,大家不必著急,加快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適應教師上課的節奏,很快就會適應高中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