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家長的一張名片,你該如何打出去呢(孩子是家長的一張名片,你該如何打出去英語)
家長又發脾氣了,還大人呢!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大家好,我是都先生,今天又和大家見面了。
先給大家講一下,我自己親身經歷的故事。
那是20年之前了,孩子上小學一年級,我去送她。
今天孩子上學有點緊張,但還好,沒有晚,我就在門外看著孩子往活動區域跑。
當時學校有規定,孩子過了7:30就不得進入學校了,需要等到活動結束才能進去。
忽然一聲孩子的哭聲轉移了我的視線,一位年輕的爸爸氣急敗壞,用腳踢他的孩子(男孩),嘴里還罵罵咧咧,責罵孩子:為什么不偷跑進去?
孩子辯解說,老師說了不讓偷跑。
家長又氣鼓鼓地上去一腳:“什么都聽老師的?”
周圍的家長都用異樣的眼神看著這位家長。
我看了以后,“唉”了一聲:這個孩子完了。
這個畫面一直在我的腦子里,一存就是20多年,那個男孩子委屈的眼神讓我憐惜。
我也不認識這位家長,更沒有追蹤這個孩子。但從我的經驗來看,如果這個家長認識不到自己的錯誤,一直如此,“孩子完了是早晚的事”。
每一位”熊孩子“的背后,都站著一位或數位”熊家長“!
我開家長會時經常用這個事例當作反面教材,經常告誡我的家長們,“孩子是家長的一張名片”。
和樂融融,家庭環境育人
我有一個毛病,算是職業病吧。
在校園內看到學生,經常揣摩:他們的家長是什么樣的?性格?教育水平?為人處事?家庭環境?如果想印證的話也好辦,找來其班主任一問便知。不謙虛地說,我有八分的信心判斷正確。
因為孩子的80%的表現,來源于自己的家長,從孩子身上能看到其家長的影子。
班主任老師如果掌握了這個本事,在學生教育方面可是省勁不少,可以早些預判,少走些彎路:了解孩子,從了解家長開始。
所以這些年一直特別關注家長的修養與孩子成長的關系。
都先生要提醒各位家長的是,我們首先不是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而是首先要學習“如何教育自己”。
今后,我將圍繞這個話題和大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