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的孩子如何引導(對孩子焦慮的媽媽)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學習性格決定學習命運?如何讀懂孩子的學習性格?11月29日,東方出版中心和BFC閱外灘書店共同組織了一場關于學習性格的工作坊,同時舉行了《媽媽別焦慮:讀懂學習性格,激發孩子自主學習力》的新書發布會。
“每個孩子都是天使,帶著美好的希望來到這個世界,孩子們各有各的特點,要真正了解他們,正確地引導他們以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和生活;這不僅是每個家長必修的功課,也是需要長期摸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讀懂孩子的學習性格,掌握這件事半功倍的利器。”“葛媽懂孩子”公眾號創始人、本書作者葛媽提到這是寫作這本書的目的所在,初衷就是希望讓家長們在引導和督促孩子學習時少走彎路,保護好孩子寶貴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同時維護家庭的和諧氛圍。
活動現場
性格決定命運,學習性格決定學習命運
“你可能也曾鼓勵孩子要勇敢做自己,但是你告訴過孩子什么叫‘做自己’和‘怎么才能做自己’嗎?做自己不是隨心所欲,或盲目堅持某些人們普遍認同的價值觀,是要從自身出發,充分認識自己,并且不斷用所學到的東西在自己身上試錯和驗證。”葛媽認為早一些認識孩子的學習性格,就可以避免使用不適合自己還在的方法指導他們,可以更好的幫助孩子從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和理解世界。
“媽媽,我為什么要學習?”面對這樣的“靈魂拷問”,葛媽回答:作為家長,不管孩子問到什么問題,都要盡量去鼓勵,哪怕自己回答不出來,也可以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呢,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吧。”這個問題和每個家庭的三觀息息相關,不論是什么樣的答案,葛媽都鼓勵家長隔幾年就和孩子討論一下這個有趣的話題,還可以用文字、音頻、視頻的方式記錄下來,比較一下討論結果,這是一次記錄家長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好方法,因為不僅是孩子,家長的觀念也會隨著年齡、閱歷而產生變化,將這些思想的碰撞保留下來,將會非常有趣。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認識自己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我們無法將自己當局外人,不帶主觀情緒和心理暗示去評判自己。相反的,我們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根據外界的聲音或標準評判自己,這樣反倒讓我們做出不適合的決定。因此,一個人越了解自己,就越有力量,因為他們知道如何揚長避短,在恰當的時間、地點發揮自己的優勢。孩子們正是需要具備這樣的能力,分析自己、認識自己的能力,這會讓他們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世界的關系,所以學習性格,越早意識到越好。
誰是孩子的學習守望者?守望者不是守護者,守望是守護的更高境界,是一種源于對孩子的信心和放手的展望,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而守望者的“望”指的就是觀察然后目送,如果缺少觀察,那對孩子的判斷就會失去依據,如果缺少目送,那孩子也會失去勇往直前且沒有后顧之憂的底氣。葛媽告訴家長,請花時間去觀察、了解孩子,此外還要更進一步的用你喜歡和擅長的方式記錄孩子的特點,和孩子一起討論,成為孩子成長道路上最長情的守望者。
“學習性格”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密碼,要激發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嘗試創建學習型家庭,三觀的建立融合在學習型家庭建立的過程中,這種創建絕非“盯”著孩子,而是把目光從孩子身上移開,關注到自身,有意識地去探究一些關于學習的知識,家長要不斷學習,產生榜樣的力量。
《媽媽別焦慮:讀懂學習性格,激發孩子自主學習力》
孩子的學習性格盡在“東南西北”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性格,像指紋一樣因人而異,這個差異取決于很多不同的因素。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鄧恩斯夫婦(the Dunns)發現每個人的學習性格里都會有一兩種相對占主導地位,也就是所謂的VAK(Visual、Auditory、Kinesthetic)學習性格,即“偏視覺型、偏聽覺型、偏觸覺型。”經過35年的研究和實驗,這對夫婦建立了Dunns學習性格模型,他們認為有五種因素對學習狀態和結果有影響:環境因素、情感因素、社會因素、客觀因素和心理學因素,而這五大因素又細分成若干小因素。“這一理論讓我應證了對自己多年的觀察,解釋了我做任何事的原因,通過理論學習和自我觀察與解析,我發現自己是典型的思維偏‘概括型’感官偏‘觸覺、動覺型’的學習性格。”葛媽說道。
通過這一發現,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葛媽解構并重塑了一個言簡意賅的公式,來幫助家長們通過觀察孩子和與孩子接觸去進行判斷。即“學習性格”分析簡而言之就是從四個維度對人的學習狀態進行分析,這四個維度分別是思維、感官、情感和環境。
學習性格公式:學習性格=思維(概括型/解析型)+感官(視覺/聽覺/觸覺/動覺)+情感(動力、毅力、責任心)+環境(光線、聲音、溫度、空間布局、色調、氣味、自然元素、同伴、食物),可以簡單理解為三個內在因素+一種外在需求。四個方面都要均衡納入考慮范圍,所以葛媽聯想到了小時候的折紙游戲“東南西北”,即換成了學習性格的四大要素,將折紙一一展開,讓家長在腦海里形成四個方面的動態邏輯關系,從而幫助孩子找到“北”。
書的后幾章涵蓋了很多觀察和小測試;從家庭教養、家長為孩子選擇的教材和方法兩方面探討一些典型的家庭學習模式;推薦了許多實操層面的內容和給家長們提供規劃家庭學習時間的小貼士,以及可以在生活中就地取材、因材施教的學習小游戲。
健康成熟的父母之愛,就是讓孩子做好準備,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從父母的生活中分離出去,以他們獨立的人格,自信地面對他們的世界。因此,“愛的教育”的本質是讓孩子從依賴走向獨立。本書能提供你一個停下來思考的機會,想一想,是否還要繼續原有的方式,以及有沒有更多、更合適的方式來指導孩子、與孩子相處,讓你不再覺得孤立無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