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重度抑郁癥需要休學嗎(大三抑郁癥可以休學嗎)
讀大學三年級的孩子有自殘行為,并且有自殺念頭,積極進行危機干預后,和孩子還有孩子家長溝通,家長帶孩子去專業醫院看診,被診斷為抑郁癥伴隨焦慮并要求服藥。
孩子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孩子要求休學。于是休學在家,并堅持服藥。初期階段父母還能很好地理解照顧孩子,時間長點父母發現孩子在家啥事也不干,做什么都三分鐘熱度,每天作息顛倒,想督促孩子興趣發展,發現孩子也沒有執行力,怕苦又怕累,就是好吃好喝,看手機玩游戲,只知道享受。家長非常的著急和煩躁。
再看看別人家的孩子懂事又能干,而自己的孩子什么時候才能好轉,才能復學,父母更加的苦惱,甚至悔恨,開始感覺到自己教育太失敗了,甚至覺得自己的人生都是失敗的,更加的焦慮。這樣家庭運轉遇阻 ,每一個人都被現狀困擾。感到無力又痛苦,會更加糟糕。
父母所說的休學在家的孩子沒有執行力,興致不高,對任何事情都難以堅持恰恰就是孩子目前面臨的困境,不是不想,而且無力!孩子只是生病了。這就是癥狀!而父母的焦慮會傳遞給孩子,變成孩子的又一個疊加的壓力,實際上對于孩子的康復是不利的。 如何幫助孩子目前的困境?
首先,必須接納孩子的現狀。并且慶幸,孩子對于自己的感受主動的求助和表達,孩子也積極地就醫,孩子是愛惜自己的生命和身體的。孩子沒有直接放棄自己。這個時候,要接納孩子最真實的狀態。真正的接納,給孩子時間,讓孩子按自己的方式做自己。把家長對孩子的期待、學業、前程都先放下,孩子身心健康才是第一位的。孩子愿意回家來調整身心,就說明孩子對家庭的支持是有很多期待的。家仍然是孩子內心覺得最安全的地方。只有家長真正的接納孩子了,家長不太焦慮,情緒穩定平和了,孩子才會慢慢輕松下來,才有機會慢慢地去溝通彼此的想法和一些擔憂。
其次,一定要重視就醫的過程,專業醫院專業的大夫指導用藥。一定不要擅自停藥或者減量!定期復查遵醫囑。這一點尤其重要,大多數人會覺得癥狀減輕后擅自停藥或者減藥,造成復發后果更加嚴重,積極治療鞏固完全可以很好的康復。
再者,跟孩子溝通做心理治療或者心理咨詢,配合吃藥有很好的療效。單一吃藥是不行的。有些人不愿意在醫院做心理治療,抵觸醫院的環境和氛圍,覺得醫院的代入感太強。貼標簽你就是一個病人,增加心理壓力。社會上的咨詢師會讓患者減輕病恥感,感到更加的平等寬松。
關鍵的一點,家長需要接納自己的情緒。因為對孩子的愛,期待,還有家長自己的責任,成就感,以及賦予在孩子和家庭讓我們自尊存在的地方,都會受到很大的沖擊和破壞。震驚,失落,挫敗,痛苦,焦慮….這都是家長很真實的感受,沒有必要去忽略或者否認。我們的家庭目前確實遇到困境,我很擔心,很焦慮,甚至還有一些憤怒或者絕望,都是很正常的心理狀態。接納背后才會有覺察,才可能去關注自己的情緒和感受,才有機會關愛自己的身體和心理,學會傾訴和疏導,家長的心理調適比孩子的狀況更關鍵,畢竟承受的更多。
家長的穩定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礎。孩子和家長都能比較放松和穩定后,家長和孩子做一些深入的溝通,慢慢去了解孩子到底遇到什么樣的困境,理解孩子的不容易。對以后的生活和學習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安排的,需要父母提供哪些幫助,希望父母怎么做。
梳理哪些想法是孩子想做又能做的,哪些是暫時還做不到或不想做的。如果時機不到,是可以慢慢等的。這時候家長千萬不能著急,遵循孩子的節奏,尊重孩子的想法,我們陪著孩子一起過度,用我們的接納、愛和陪伴,給孩子力量。
當孩子遇到了挫折和困境時,他們是非常敏感的,他們也非常關注父母到底在想什么。如果父母過于關注結果,那就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很可能事與愿違,父母越焦慮,孩子越抗拒。
堅持服藥的同時,要借助于學校的支持。鼓勵孩子和導員舍友們積極鏈接,維系孩子的社會關系,幫助孩子拓展人際關系,鼓勵幫助孩子在自己的興趣上投入精力和時間。和學校心理中心積極聯系,最好能爭取到學校持續的免費心理咨詢服務,更好的幫助到孩子。
應對孩子困境背后的能力和態度才是最重要的!
家校合力,服藥和咨詢同步進行。積極幫助孩子渡過難關,重返校園!
而這個過程,也可以更好的推進親子關系,完善孩子人格,提高家長和孩子的自我覺察。
切記,切記,急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