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孩子叛逆(高中孩子叛逆到家長快崩潰了)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開學才一個月,某高三學生晚自習在教室玩手機被授課老師及班主任前后抓到過5次。每次被抓后班主任都會沒收掉他的手機,通知家長來取走。
十一假期后第一個晚自習他又在教室玩手機,班主任通知家長把小孩領走并要他們做出選擇:進班不玩手機,玩手機別進班。
家長一聽,百般為難,他們說:“不是我們不管,關鍵是一沒收手機,他就絕食甚至要跳樓。我們能怎么辦?”
向上課玩手機說“no“””
1、家長沒收手機,孩子以跳樓相威脅,原因何在?
家長們可以回顧一下,第一次與孩子發生沖突時,他是以什么方式來反抗的?
我記得我女兒和兒子第一次與我們發生沖突大概都在一歲半左右,原因是一樣的:到超市,看到吃的立刻就要吃,等不及去付款,哭鬧不止。
我和先生的處理意見是一致的:堅決不讓他們先吃,帶著去排隊結賬。兩三次之后,他們都不再哭鬧,他們懂得了規則:買東西要先結賬。
沒有哪個孩子生下來就會用絕食、自殺等極端方式威脅父母,孩子反抗家長都是從哭鬧開始的。如果家長妥協于孩子的哭鬧,當用哭鬧解決不了問題時,他們就會采用打滾放賴的形式。如果家長再一次妥協,下一次發生沖突時,他們又會自動將方式升級,直至升級到自殘自殺這種終極手段!
總之,孩子與家長對抗的手段,都是在家長的一次次妥協中不斷升級的!孩子高三時的叛逆,都是童年時埋下的隱患,家長是唯一的破解者。
2、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防微杜漸。
①家長要狠得下心來
大部分孩子的第一次無理取鬧都不會超過2歲。這個階段的孩子一旦哭鬧起來,家長怎么哄都沒用,他們只顧自己哭,根本不理會別人。
當孩子第一次想用哭鬧的方式達成自己的目的時,家長就要果斷制止,絕不妥協。一開始孩子肯定會哭得很慘,鬧得很厲害,脾氣強得孩子能哭到憋氣……家長要把心疼放在心里,這個關必須過。狠下心來,過了這個關,以后就好管教了。
②孩子情緒緩和時講道理。
即使孩子只有一兩歲,在孩子哭鬧之后也要堅持跟他講道理。作為家長我們必須知道,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一定得潛移默化。
當孩子兩三歲時你認為他小,不跟他好好講道理,等到他們七八歲時你就會發現自己常常忍不住想怒吼了。因為你道理他已經不聽了。他沒有聽家長講道理的習慣……
③家長必須忍住情緒,不要吼叫。
我相信所有的家長都知道吼叫式教育不好,但是很多家長都曾有過控制不住自己而吼叫孩子的經歷。
如果家長常常吼孩子、大聲責難孩子,等到孩子8歲左右,就會發現孩子也學會了怒吼……這時候的孩子已經進入叛逆期了,如果之前沒有管好,從這時候開始就會很難管。
越是難管,家長越要沉住氣。當我們察覺孩子也會怒吼時,哪怕只有一次,我們的內心也要警惕、恐慌、反思。從此以后,我們必須保證不再吼孩子一句,不在孩子面前吼叫任何人。
我們要盡量讓孩子的脾氣和順起來,成為一個可以心平氣和聽別人說話的人。怎么樣才能做到?其實很簡單——父母先讓自己成為這樣的人。
3、高三的孩子,善于用極端手段威脅家長及他人,怎么辦?
我也沒收過好些學生的手機,但敢以跳樓自殺等極端方式反抗的,我沒遇到過,不過我同事遇到過。
就在上學期,也是晚自習期間,同事收了一個學生的手機。該學生沖出教室就爬上了陽臺,坐在上面威脅班主任。所幸當時執勤的年級部主任人高馬敢作敢為,一把將他扯住拉了下來。
班主任請家長,家長也是一樣的說法:“一沒收手機就要跳樓,家長管不了,希望老師多操心。”班主任卻說:“除了你們家長,誰敢管他?誰擔得起管他的責任?”
這樣的孩子,早在家長的一次次妥協中料定家長不敢拿他怎么樣了,早已經把對抗家長的方式升級到最高級別了。并且,他們習慣了以此為武器來對抗所有人。
孩子成長成這樣,家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班主任告訴家長,到了這個時候他們只有兩種選擇:
第一種選擇:索性不管了,任由孩子荒廢一生;
第二種選擇:下定決心,一管到底。
如果還想“挽救”孩子,家長得選擇第二種,就要走過一段百般辛苦的路……方法說起來簡單:
①狠下心來,堅決沒收手機;
②精心陪伴,防止孩子真的做出極端的事情。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沒有狠得下心來管教,就總有一個階段必須狠下心來。孩子小的時候,家長沒有用心陪伴,就總有一個階段要用更多的陪伴來彌補。也就是說,思想上家長的態度要堅決,行動上家長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陪伴孩子。這叫軟硬兼施。
這個階段,最遲也應該選在高中時期,再往后,可能真的就沒有機會了。
當然,我能料想到肯定有人要說自己怕孩子跳樓,做不到、管不了、沒時間陪伴、要去掙錢……那么,你就選擇第一種吧——索性不管了,任由孩子荒廢一生。這種選擇簡單,容易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