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要求嚴格,孩子為什么不自律(父母不自律影響的孩子)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有人說,“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狀態,就是父母的樣子”。
教育孩子,其實就是父母在進行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往往是影響孩子最有力、可行的方法。
自己不上進,卻不斷要求孩子,這是作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最大的忌諱。
有一個新聞,父親和兒子大打出手,最后涉及警方調查后,才得知:原來兒子整天沉迷游戲,調皮又不聽話。
父母實在看不下去,于是打罵了孩子,誰知兒子對父親還起手來了。
通過溝通,男孩說,自己經常受到父母的暴打,自己是實在忍無可忍才還手的。
警方了解情況以后,對孩子進行開導:“手機里面的游戲雖然很好玩,但是在你這個年齡,不能沉迷其中,應該以成長和學習為主,雖然你的爸爸媽媽教育你的方式不妥,但是他們也是為了你好,當然打你是不對的”。
同時,警方也教育了孩子的父母,父母緊緊抱著孩子,對孩子的態度也有所改變。
看見父母的轉變,孩子稱贊警察“很公平”。
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在家里,一個家庭中,一對不上進的父母,一定教育不出上進的孩子。
曾經那個被譽為“下周杰倫”的清華秀才陳逸賢,因為獲清華本科特等獎學金,而被熱論。
他為什么這么優秀,是如何來的呢?
答案就是:良好的家庭教育。
高中的時候,有人問他的父親,你的孩子會玩手機嗎?
他的爸爸從自己的褲兜里掏出一個手機,竟然是一部極其簡單的老人機。
這個一個簡單的動作,就回復了這個問題。
一、聰明的父母,都會以身作則,和孩子一起成長
發現了沒有,每一個自律的孩子,背后都離不開父母的以身作則。
父母往往要求孩子早睡早起,自己卻經常是個夜貓子,常常日升三桿才醒來。
我們要求孩子好好學習,自己卻整天追電視劇、刷網絡文章。
如此不自律的父母,永遠無法讓孩子變得更加優秀,父母的生活自律、愛學習,對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
二、父母要不停止的學習
學習是伴隨終身的事情,不少家長一旦從學校離開,就停止了學習,好像學習和自己至此就沒有關系了。
一個人如果不學習,是不可能完善自己的人生道路的。
陳美齡把自己的三個兒子都送進了斯坦福大學,他是怎么做到的呢?她說,即使自己正在做飯,兒子跑來問道:“媽媽,天空為什么是藍色的呢?”。
媽媽都會及時關火,認真地給孩子解答,一般也都會夸贊孩子的問題提得真好,給孩子鼓勵。
大概籠統的講解之后,同時還會拉著孩子去網上查找資料,完善補充。
陳美齡正是以這樣的學習態度,同時自己也進步,與孩子共同建立了良好的求知探索氛圍,孩子的學習動力也越來越強。
三、言傳身教,比任何語言都有力量
有人說了,教育孩子就是一場修行。
當然了,其中恰恰包含了父母與孩子一起進步,才能領略到陪伴孩子成長沿途中最好的風景。
如果父母懂得從自己的身上下功夫,就不會總死乞白賴的要求孩子,總恨鐵不成鋼地給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施壓。
如果,那一天,你發現自己教育孩子很累的話,而且孩子也沒有變成你期待的樣子,那么需要自己反思一下了,你有給孩子做榜樣了嗎?
大多父母往往教給孩子的道理,自己都很難做到,并沒有實踐;想讓孩子愛學習,自己得先拿起書本,放下手機;想讓孩子做到什么,你自己得先去嘗試,盡可能地做到。
不要忘記哦,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都是第一次做孩子。教育孩子也是相互的,凡事都沒有絕對的。
教育孩子就是在成長你自己,給孩子率先做好榜樣,就是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