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各個階段不同的需要及能力(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有不同特性,家長在教育時應做到)
盡管現在社會上出現了類似“朱門出貴子、寒門出傻子”等較為偏激的聲音,但無可否認,讀書仍然是普通人走出家庭環境、改變自身命運最經濟最便捷的出路。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現在的教育對象主要為10后和部分00后,他們的父母普遍具備較高的文化水平,在子女教育方面也懂得遵循一些規律,采取一定方法,使下一代的學習和成長處在一個正常和健康的水平。但仍然有部分的家庭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尚未具備這樣的條件。要么是父母不在子女身邊,爺爺奶奶對孩子成長的力不從心;要么是父母在身邊,但對子女期望太高,不自覺地給子女太大壓力,這樣都是不健康的,也是不可能達到較好結果的。
下一代的學習成長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是貫穿他半輩子的事情。但個人覺得在不同的階段,對學習成長應采取不同的應對策略,下面我就說一下我個人的看法,希望能給部分的家長多一個考慮的思維吧:
一、幼兒園階段,年齡大約為3-6歲。
學生:學會基礎的認知和社交,能暫時離開父母和家庭,對上學有一定的期待,能和同齡小朋友一起娛樂,能認簡單的漢字和1-10的數字。
家長:保障小朋友的人身安全,對小朋友的每一點進步要多夸獎,每一次犯錯都要耐心講解,鼓勵小朋友說出自己的想法,以及和同齡人交朋友。此階段不建議學拼音和報興趣班。
二、一至三年級,年齡大約為7-9歲。
學生:能上課認真聽講,一筆一劃把字寫好,課后獨立完成作業,會自己檢查作業并找出錯誤;會自己合理安排學習、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能做簡單的家務;和父母意見不一致時勇于表達和爭取;早睡早起、講究衛生、尊敬師長、好奇心強、勇于嘗試、敢于承擔、懂得換位思考、不撒謊、懂禮貌等。
家長:培養和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加強和學校老師的日常溝通,了解孩子的日常動態;多檢查孩子的作業和試卷,幫助他找到自己的錯誤和弱項,并加以改正和彌補;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引導進行基礎運動;此階段的兒童思維活躍,好奇心強,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要耐心解答,鼓勵其進行不同的嘗試;不可過分看重成績,能基本掌握書本上的知識即可;可根據孩子自身喜好安排一些如音樂、美術、口才等周末興趣班,不建議報作文、英語、奧數等興趣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