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孩子上學成績越來越差怎么辦(小孩小學成績差到了中學要怎樣才能提高)
表姐家的孩子今年上小學一年級了,寶寶的成績一直在下降,讓大人感覺非常頭疼。明明學前班的時候,寶寶的成績很好。無論是做游戲,還是簡單的文化知識,孩子學得都不錯。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在陪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表姐發現自己家的娃寫字非常慢。有的時候寫一個字,就要玩幾分鐘。寶寶的專注力差,總想著偷懶。還會吃手指頭,玩玩具,寫作業的速度慢,這樣才越落越遠。
孩子在課堂上無法跟上老師的進程,更沒有辦法按時完成作業。不會的知識越積攢越多,所以寶寶很難跟上小學的節奏。
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寶寶,上幼兒園的時候,能夠認真完成作業,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里,都活潑乖巧,但是上了小學就變得性格內向。原本學前班時成績在班里名列前茅,現在卻變成了倒數。
寫作業慢,多方面的原因
寶寶上小學一年級之前,已經學了很多文化知識,等到上了小學之后,孩子發現老師講過的,都是自己以前學的。自然是沒有什么興致,等到老師講新知識的時候,孩子依然處于一種毫不重視的狀態,這樣就導致娃對學習缺乏興趣,不能更好的接受新知識。
孩子覺得老師講的知識,自己已經學過了。在課堂上,也不注意聽講。慢慢形成了一種散漫的態度,感覺到上課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上課的時候不認真聽講,作業也不會好好做,這樣下來無法鞏固學習到的知識,成績自然也一般。
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學習的知識比較簡單。等到上了小學,正是鞏固加深的時候,但是寶寶也不懂得及時問老師。導致后續課堂上無法跟上老師的進程,直接影響到了學習的效果。
孩子在幼兒園的時候,都以動手為主,在玩耍中學習。寶寶的動手能力強,多數的時間都和小朋友們做游戲,一旦到了小學,書本上的知識逐漸增多,而且小學的班級人數也比幼兒園的孩子多,老師無法周全地照顧到每一位學生。
面對不愛聽課,或者是作業寫的差的學生,老師很可能會忽視。如果家長沒有及時的引導,自己家的孩子成績會越來越不理想。
父母不要強迫寶寶參加他們不感興趣的輔導班,比如有的娃不喜歡跳舞,家長卻把孩子送進了舞蹈班,孩子不想去,還不如多花一些時間用在文化課上。
家長應該如何做,才能提高學習成績呢?
小學一年級是孩子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階段,家長應該仔細觀察孩子的缺點,進行及時的輔導。培養寶寶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樣孩子的成績才能夠慢慢的提升。
第一:良好的學習環境
孩子在家里學習或者寫作業時,父母應該保持安靜,盡量不要看電視,或者是玩手機。給娃準備專門的書桌,板凳,還有適度的燈光,齊全的文具。只有給寶寶創造出了安靜,良好的學習氛圍,孩子才能在這種環境中專心致志的學習。
第二:學習態度
應該培養孩子積極自主的學習態度,如果寶寶自己不主動,學習成績自然很難提高。作為父母,一定要及時的引導孩子,讓他們正確的去對待學習。激發娃的學習興趣,和孩子一起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讓寶寶建立起學習的動機,并且陪著娃努力去學習。
第三: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
每一個孩子的性格不同,成長的環境也不一樣,所以說學習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如果想讓孩子高效的學習,找到他們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父母可以借鑒成功的學習方法,但是不用照著全搬過來,要結合孩子的自身條件,進行適應性的改變,這樣能夠達到高效的學習。
家長可以帶孩子設立階段性的目標,比如說這周要寫完一張字帖,月考的時候,要達到優秀。讓孩子體會到小小的成就感,這樣他們會更有信心努力去學習。
第四:家長以身作則
父母也要帶孩子一起學習,起到榜樣的作用,比如說寶寶讀繪本的時候,家長也可以拿本書坐在旁邊看,寶寶練字,家長也可以拿本字帖陪孩子一起寫,這樣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融洽的學習氛圍,同樣也能夠提高孩子學習的專注程度。
平時多陪孩子一起交流溝通,幫助他們適應新的學習環境變化,教會孩子如何和老師,同學交往。及時輔導寶寶,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給予適度的監督和管理,不要過早放手。
結語:
寶寶小學之后成績越來越差,家長要用正確的方式及時引導,盡早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寶寶慢慢就會獨立自主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