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父親讀書閱讀理解(父親陪孩子讀書)
自從兒子上了高中,每周見他一次,一次一個小時。因為工作關系,我幾乎每個周末都上班,但我盡量保證每個周日中午回家,陪兒子吃一頓飯,主要是借吃飯的時間聊聊天。感覺我們現在有共同的話題聊了。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最近的一次共同午餐,他說,爸,我們在開始學遺傳了,正講孟德爾。我說,啊,那我們有共同話題啦,遺傳學是我們做育種的理論基礎。他說,還有變異。我說,是啊,遺傳是變異的前提,沒有遺傳,又怎么談變異呢。
他又說,地理很難。我說,哪里難?他說,最近講城市,不好理解。我說,人文地理,城市的變化,對不對?他說,對,人文地理最不好理解,感覺這都不是理科的范圍。我說,這個課程,非常重要,所有城市管理者都應該精通人文地理,一個城市的變遷,都基于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功能需求,不懂人文地理,就無法對一個城市的現狀進行定位,也無法對城市未來的發展做出完美的規劃。在過去,人文地理歸在歷史學的范疇,確實不太像理科的課程。
他說,我怎么覺得自己讀了一個種地的學科組合呢:物理學可用于機械改造,生物學可用于育種,地理學可用于找到好的大田,感覺都能整個產業鏈條了。
我突然就笑了:這個小家伙說這貌似總結性的話時,眼里閃著促狹的光。套路我?嘲笑我?都有可能。
每次看到這個明媚的少年,這個笑嘻嘻和我講話的少年,我都忍不住露出開心的笑容。看到他,生活和工作中再大的壓力和陰霾,都不值一提。長期面對他手足無措,很開心能在智識層面上開始和這個家伙交流。
想起了十年前。十年前,我在深圳。
和在這個大時代里許多的農村父親一樣,兒子出生后,交給他爺爺奶奶,我們去了南方,打工謀生。那時的深圳真是一個開放的世界,給過我很多機會。
十年前,到了兒子正式入學的年齡。為了給他一個正常的學習環境,我回到的家鄉,開始了陪讀的生涯。這個回鄉的心路歷程,當時是一個異常煎熬的過程,三言兩語無法贅述。
回鄉即是魔咒。真正回鄉了之后,才知道什么叫煎熬。那些呼吁不要出門打工的人,知不知道大家都留在消費并不比深圳低的家鄉,要怎樣才能活下去?
2012年元月回到故鄉。當年7月,母親腦血管破裂,倒地人事不省。為了救治她,用完了我在深圳多年打工的所有積累,我們兩兄弟各人另欠了一大筆債務。母親是腦部梭狀動脈瘤,4.9cm血管夾層穿孔,導致珠網膜下腔出血,手術當天就花了9萬塊,后期康復花了很長的時間。當時兒子讀一年級。為了陪伴兒子讀書,我在家鄉的小鎮租房子住下來,開始各種生活努力和嘗試。
開過大車,拉礦;后來開面的,跑客;開過洗車店,在那個小鎮上,有時一天洗20來輛車,下雨啥事都沒有;裝逼接過企業策劃的業務,寫過產品宣傳、項目方案,當槍手給別人寫過發言稿、工作總結,寫過職稱稿,這些生意都是有一茬沒一茬的;還做過一些不可描述的所謂生意;這些,幾乎每一個行當的背后,都有許多曲折的故事,當時辛酸,后來想起又好玩。可以說,回鄉最初的三年,我把人生所有的酸甜苦辣都深度經歷了一遍,每一個夜晚都輾轉難眠,就是沒有流淚。
活著真難,那時常常在心里發出這樣的悲鳴。幸運的是,母親的堅強的意志下,一天天恢復得能夠生活自理,兒子一天天的長大,懂事、乖巧聽話,比如在我開面的拉客的時候,他就在后備箱里的小板凳上安安靜靜地坐著,不吵不鬧,能跟我一樣忍饑挨餓一整天。
那時我就不把兒子看作兒子。我把他看作跟我一起共患難的小兄弟。我叫他典哥,他自然地應答。我從深圳回鄉陷入生活的魔咒最艱難的時光,典哥都了如指掌。因為他一一跟我經歷過,從一開始,我就沒有對他隱瞞生活的真相。
因此典哥早熟,別人家孩子說青春期逆反,典哥從來沒有過,一直體貼家人。在2015年我決定離開能餓死人的小鎮,到縣城來謀生的時候,典哥仍然留在小鎮上寄宿讀書,每大周放一次假,周三放假,周日上學,自己拖著大行李箱坐車七十六公里,有時候住縣城的老師幫忙帶回縣城我們租住的家。我忙著做自媒體,攝影、寫作、找產品、嘗試電商,每天忙到凌晨三四點,在生活的戰場尋找突破口,后來又去上班。在他小學的后兩年,我基本上放手讓他自己過。他因此習慣了分別、獨立和遠行。到上初中時,我決定把他轉到縣城來讀書,他哭得稀里嘩啦——那些我不在場的時光里,陪伴他的小朋友們,實在太難舍了。看著這個逐漸成長的小孩子,我既傷心難過又欣慰。
初中三年,我陪典哥度過了相當充實忙碌的時光。新的環境,新的目標,對于基礎薄弱的他來講,迎接的挑戰,那種重壓感,無異于我所面對的生活。這三年,我每天陪伴著他經歷嚴格的學習訓練、陪他做作業、體育鍛煉,努力爭取在他繁重的課業之余帶他出去玩耍,用腳走遍了長陽的大街小巷。那段時光,當時覺得太漫長,回身覺得好短暫!
在典哥臨近中考的時候,我決然地放棄了賴以存身的工作來陪伴他中考前的兩個月。我感覺到了他學業競爭上的危險,認為這是他這一生中我最能幫到他的時候。也許我在實質上只能幫到他這最后一次了。他的整個小學時代,我對他的學習基本是放養的態度,到了中考前夕,我想幫他解除所有生活的負擔讓他專心沖刺。因為在我的意識里,和許多家長一樣,覺得既然在國家政策引導下中考具有分流的作用,我還得幫他一回。沒想到這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他對同學說:唉,壞了,我爸離職專門在家陪我中考,這要是考砸了,也對不起這個老家伙啊!所幸他后來險險過關,進了他心中更是我心中想進的高中。
在這十年里,既為了體現言傳身教的功能,也出于我自己幼年以來培養的愛好,我讀了不少的書。我從不強迫典哥讀任何課外書,但我總希望通過自己的影響,能讓他愛上閱讀。結果并不如愿。他很理解也很敬重我讀那些書,但他并沒有愛上閱讀。我表示充分理解,也并不強求。只是有一次我模仿相聲段子嘲笑他說:沒想到把你練下去了,把我練上來了。在這十年的閱讀里,我既沒得到黃金屋也沒找到顏如玉,但是我獲得了很多。如果不是因為刻意給典哥做示范,或許我無法培養起自己在逆境中安心閱讀與寫作的篤定與自覺。
我一心想要陪伴他成長,沒想到最后促進了我自己的成長。想來,這十年,是我生命中最好的年華,我并沒有虛度。在我落魄渺小的生命里,這是最重要的十年。
這十年來,得到了很多。在這個小縣城安家;典哥長成明媚少年;結交了為數不多的一些心靈知己;獲得了一些篤定的觀念與方向。十年來,也失去了很多。很多故舊知交淡泊了,有的甚至翻臉絕交了;奶奶、大姨、小姨、繼伯父,這些往日里對我特別好的親人,還有幾位過從甚密的朋友,他們跟這個世界永別了;父母更衰老了,我的頭發,也越來越稀少了……
我也說不清楚,我是得到了這十年,還是失去了這十年。唯一沒有變化的,是每日回家老婆泡好的茶、準備好的晚餐、疊好的衣服、買好的煙。除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她宣稱絕不插手,每一個命運中的坎和每一場生活的中艱難,這個小女人都和我一起面對和跨躍。十年的坎坷,更好地磨合了我們。
我不知道,屬于我的還有多少個十年。我只知道,陪一個小屁孩長成翩翩少年的這十年,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光,雖然陪伴孩子使我變得婆婆媽媽雞零狗碎,自嘲是擁有母性光輝的父親,但想起來那些瑣碎的事都讓人溫暖。
我知道,這個叫典哥的翩翩少年,注定會與我漸行漸遠,我并不會去追。他終將離開我去尋找他自己的世界。
我開始走屬于我自己的下一個十年。特別感謝他對我生命歷程的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