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的技巧和方法(如何進行良好的親子溝通?快來看看這些技巧!)
今天我們來說一說親子之間的溝通方式。有的家長說我不需要和孩子進行交流,我只需要關注孩子冷不冷啊,餓不餓啊等等,這樣生活起居的問題,而沒有注重親之間的溝通和交往。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家長要注重平常與孩子的溝通。親子溝通的目的是要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也是彼此的了解、默契的培養,隨著長時間的溝通,不僅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無論是何種方式的溝通,家長對孩子溝通時要真誠溝通。
一、家長注重平常與孩子的溝通
平時親子溝通的目的是要增進親子之間彼此的了解、默契的培養,隨著長時間的溝通父母不僅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無論是何種方式的溝通,家長與對孩子溝通時要真誠溝通。
二、家長與孩子成為好朋友
孩子需要朋友,才能發展健全的人格,他不僅需要交往年齡相仿的小朋友,還需要與老師成為朋友。同樣,父母也要成為孩子的知己朋友,首先應尊重孩子,不要欺騙孩子,不要隨意把孩子和他人作比較。其次要多陪伴孩子,有空時一邊做事情一邊與孩子一起聊天,做孩子的忠實聽眾。
三、家長與孩子進行交流
父母通過交談不僅可以提升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能提升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該多與孩子聊天,讓孩子隨性自由發揮談話的內容、以及說話的速度還有孩子回答問題的結果等等。
四、家長對孩子適當的贊美
大多數家長都相信稱贊孩子可以建立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得到安全感。但事實上,稱贊不當的結果,會使孩子產生緊張與惡劣的行為。適當的稱贊要針對孩子的努力、成功、思考或創造而說,家長要用真誠的口吻,使孩童在聽了贊美之后,也會對自己的品格有新的認識。
五、家長對幼兒進行適當的批評
家長對孩子建設性的批評,是絕對不能否定孩子的品格的特點。比如說:你再不聽話,爸爸媽媽再也不要你了,我就讓警察叔叔把你這個大壞蛋抓走。
建設性的批評做法:“媽媽告訴你,你這樣的行為是不恰當的,爸爸媽媽看到你這樣做我們會有些生氣,我希望你改掉這個小問題,我們拉鉤。”對孩子批評教育時,只限制于教導孩子該如何去做,當出現問題時最好是就事論事,才不會造成孩子自信心等方面的傷害。
六、家長適當控制情緒
從兒童教育的觀點來看,父母的憤怒是兒童教育中不可少的環。有時候,父母對孩子不恰當的行為,一直忍著心中的怒火而置之不理的情況下,給予孩子的并非慈愛,而是漠不關心,因此,家長應嘗試讓孩子知道,家長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父母必須采取些方法,將內心生氣的真意傳達給孩子,家長可以通過警告表明自己的情緒狀態,來達到孩子如何歸正自己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