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學生如何應對考試焦慮(高考倒計時如何調整心態)
高考進入倒計時,你家的考生心理情緒狀態還好嗎?是否出現了以下表現:越臨近考試越睡不好,甚至整晚失眠;情緒不穩,易怒,老想發脾氣;頭暈腦脹,疲倦乏力、精力不濟;手抖、手心出汗、總想要上廁所;學習過程中感覺大腦空白,原本牢記的知識點卻怎么也想不起來;考試過程中心慌、心跳加速,甚至感到惡心想吐……除了身體層面的不適感以外,是否還出現了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思想混亂、無所適從等認知和思維活動的改變?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如果有以上表現中的幾條,且反復、頻繁出現,無法擺脫,就要考慮考生可能遭遇了“考試焦慮”!
高考作為學生階段非常重要的一場考試,帶給學生和家長的壓力不言而喻,因此,考前的焦慮非常常見。適度的焦慮能夠激發考生將身心調整到最佳狀態,保持精神的緊張和集中,高效地投入到學習中,在考試時也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水平。
但是,過度的焦慮會對考生的身體和心理狀態造成負面影響,導致他們無法發揮出應有的實力。這種過度的焦慮被稱為考試焦慮。
考試焦慮是面臨重大考試前,部分學生表現出的過度擔憂、無關思維、心理混亂、緊張及相應的生理警覺性增高、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癥狀群。導致考試焦慮的壓力來源很多,可能是自己的理想、家長和老師的期望過大,與實際有差距的目標,過去成績的不理想,對考試失敗的結果無限放大等等。
調查顯示,不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在遇到重要考試前,學生群體中考試焦慮的發生率平均達到20%以上(來源:中國學生考試焦慮的發展趨勢——縱向分析與橫向驗證[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可見,考試焦慮這種一過性的情境性焦慮非常常見,即使發生了也不要害怕,長沙市第三醫院心理醫生支招如何有效應對。
1.保證充足營養,規律作息
留出必要的休息和睡眠時間,學習和生活安排張弛有度。要避免為了所謂的“最后沖刺”,每天廢寢忘食,很晚了還在刷題舍不得休息。睡眠時間不充分的結果就是:白天困境、乏力,腦力不足,反而影響了學習的效率。有條件的話,中午小憩半小時,保證下午和晚上精力更充沛。
2.努力但不苛求地備考
面對重要考試時,我們總希望“準備完美了”再踏上考場;然而在復習過程中,總感覺剛背完某些知識點就忘記了,或者碰到某個難題做不出來。此時就要提醒自己“抓大放小”,有大局觀,復習階段節奏比盡善盡美更重要,不要因此就打亂自己的復習計劃,反復在一個點上死磕。
3.寫下你的焦慮
在焦慮中,我們習慣了被動接受大腦中種種模糊的令人擔憂、惶恐的可能結果。此時寫下焦慮的內容,比如“我要是考不好怎么辦”“考不好父母會對我極度失望”等等,然后我們就有機會化被動為主動,理性的、條理化地審視我們的焦慮想法。
4.挑戰負面想法
很多引發我們過度焦慮的想法往往是不合理的、災難化的。將這些想法寫下來后,和父母、朋友去討論它、挑戰它,比如“我已經盡力準備了,考試的時候一般都會正常發揮,不會發揮失常”“無論考試結果如何,父母都是我的堅實后盾”“人生很長,我的人生不會被一次考試決定”…反復進行朗讀,對自己進行信念修正。
5.進行放松訓練
調節呼吸法是最常用的、有效的、隨時隨地可進行的放松法。它來自于瑜伽和禪宗的正念呼吸法,采用經鼻吸氣,收腹呼氣。雙肩自然下垂,慢慢閉上雙眼,然后慢慢地深深地吸氣,吸到足夠多時,把吸進去的氣緩緩地呼出。呼氣的時候盡量告訴自己:我現在很放松很舒服。5~10分鐘左右的呼吸放松,能讓人快速平靜下來,有效擺脫焦慮。呼吸放松法也可以幫助因焦慮而失眠的人們更快入睡。
6.適量的運動和興趣活動
運動可以讓人快樂,慢跑、瑜伽、健身操等運動有助于消除緊張和焦慮情緒。對于考生而言,規律的運動非常重要。此外,在忙碌的學習過程中,聽一聽音樂、和別人說個笑話,都有助于放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