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入園焦慮如何解決(幼兒園入園焦慮家長應(yīng)該怎么做)
九月開學之際,放暑假的孩子回到了教室,還是一部分是三歲左右的孩子開始離開媽媽,步入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度過一天??梢哉f9月份最累的就是小班的老師們,孩子們都是剛剛上幼兒園。不太適應(yīng)新的環(huán)境,很多小朋友在早上上學時總是喜歡大聲哭鬧,纏著自己的爸爸媽媽:哭著喊著:媽媽別走,我不上學……….不讓他們離去。許多家長為此感到心疼又無奈,為了讓孩子適應(yīng)校園生活,他們不得不放下自己的工作,陪著孩子一起上幼兒園。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tǒng)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yǎng),心理建設(shè)等,左養(yǎng)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tǒng)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lián)系我們。
球球是家里的獨生子,從小被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寵著長大,要什么有什么。幼兒園開學這一天,爸爸媽媽把他送到學校,球球就開始鬧了起來??拗爸蛔尠职謰寢屪?,不管爸爸媽媽怎么安慰都無濟于事,無可奈何之下媽媽只好請假來陪球球,這才安撫住了他的情緒。幾天下來,媽媽都陪著球球上課,結(jié)果球球不但不適應(yīng)校園生活,還對媽媽越來越依賴,越來越離不開媽媽的陪伴了。這種情況被統(tǒng)稱為”入園焦慮癥”。
英國的心理學女博士西爾維婭·克萊爾也說過: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
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要學會克服分離焦慮癥。
什么是”入園焦慮癥”呢?
幼兒的入園焦慮也可稱為分離焦慮,是一種緊張不安的情緒,指的是熊孩子們離開熟悉的家庭,初步融入幼兒園集體生活產(chǎn)生的焦慮、不安、傷心、痛苦的感覺,及撒嬌、哭喊、吵鬧等拒絕分離的各種不適應(yīng)的表現(xiàn),這種對新環(huán)境的排斥造成了熊孩子們的心理負擔。這就是為什么孩子去學校會哭鬧的原因。
為什么孩子會出現(xiàn)”入園焦慮癥”呢?
1、 離開了熟悉的環(huán)境
孩子在進入幼兒園之前,一直都是在家里或者小區(qū)內(nèi)活動的,對于周圍的事物和環(huán)境都是非常熟悉的。突然之間孩子離開了自己生活已久的環(huán)境,他就會感到極度的不適應(yīng)和不安。并且開始排斥身邊的一切,開始哭鬧引起父母的注意,希望他們能夠保護自己,帶自己離開這個讓他感到危險的地方。
2、 不習慣和外人交流
年齡尚小的孩子,還沒有和外人交流的經(jīng)驗,甚至很少接觸到陌生人。所以去到幼兒園看到那么多的陌生人,他們心里開始產(chǎn)生恐懼,他們下意識地想要逃避這些人,開始哭鬧,想要父母陪著自己或者讓父母帶自己離開,讓自己得到一些安慰。
3、 對家人有極度的依賴感
小朋友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是最久的,所以他們對家人的依賴感是最為強烈的。敏感的他們來到陌生的環(huán)境,見到陌生的人,并且覺察到家人將要的離開時,他們就會不安焦慮甚至是哭鬧。
這個時候家長應(yīng)該怎么辦呢?
1、 相信孩子
松下幸之助說過:信用既是無形的力量,也是無形的財富。
每當孩子入園開始哭鬧時,家長總是對孩子存在各種的不放心,不舍得離去,開始一步三回頭地張望孩子,這是家長不相信孩子的表現(xiàn)。家長這樣的行為更會導(dǎo)致孩子不停地哭鬧,這時候家長該做事情就是相信孩子,應(yīng)該堅決地轉(zhuǎn)身離去,不要流露出對孩子的不信任。告訴孩子說:”寶貝,我相信你可以足夠勇敢,可以在幼兒園里表現(xiàn)得很棒?!比绻娴姆判牟幌?,可以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地觀察。
2、 少叮囑告誡
家長總喜歡在孩子去學校之前叮囑告誡他要聽老師的話,要在學校好好表現(xiàn)。這個時候孩子心里就會產(chǎn)生莫大的壓力,開始抵觸這個對于他來說陌生的地方,就會出現(xiàn)入園焦慮癥。所以家長在孩子入園之前少些叮嚀少些告誡,孩子會更好地適應(yīng)學校生活。
3、 不要給孩子傳遞負面的情緒
盧森堡說過:不管一切如何,你仍然要平靜和愉快。
家長要控制好自己的負面情緒盡可能的不要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父母可能會在言語中透露出對孩子進入幼兒園的擔心,孩子本身就是很敏感的,他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緒,而且他很容易以父母的情緒來體會幼兒園,他會從大人的態(tài)度中感覺到幼兒不是個有趣、安全的地方,這樣的話甚至會讓孩子認為幼兒園是黑暗的存在,老師是很嚴厲,從而對幼兒園產(chǎn)生抵觸甚至恐懼的心理。
4、 相信老師
幼兒園的老師都是非常有耐心的,她們是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專業(yè)人員,她們會比家長更有經(jīng)驗,她們更會處理孩子的焦慮問題。所以家長要相信老師的處理方式,相信她們能夠安撫好自己的孩子,能讓自己的孩子更好地適應(yīng)學校生活。家長對老師的信任能夠讓老師的工作更加事半功倍。
尹建莉老師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寫道:母子間的情感應(yīng)該是綿長而飽滿的,但對孩子生活的參與程度必須遞減。強烈的母愛不是對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場得體的退出。
沒有誰離開誰就活不下去了,這只不過是你自以為他離開了我就活不下去,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該面對獨立長大的過程。
?我是菁媽,一個女孩的媽媽,母嬰行業(yè)培訓師,多平臺原創(chuàng)作者,混跡育兒界的醫(yī)師,藥師,營養(yǎng)師,心理咨詢師,為上千家長提供育兒咨詢。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