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話好好說讓親子溝通更有效(學會溝通是父母與孩子的必修課)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分享幾個父母與孩子溝通的片段。
機場上一個孩子丟了重要的東西,哭得很是傷心。
父親大吼:“看你干的好事,讓你仔細保管,就會給大人添亂!”
孩子:……
初中聚會結束后。
媽媽:“你和初中同學還聯系不?”
孩子:“有的還聯系,有的不聯系了。”
媽媽:“你就是太內向,不喜歡跟別人接觸!”
孩子:……
高三模擬成績再次下滑。
媽媽:“你能不能對學習上點心,認真努力學習就這么難嗎!”
爸爸:“我加班太晚的時候都不敢回家,直接睡在單位,就怕回來吵到你學習和休息。你能不能想想我們的不容易啊!”
孩子:……
網上用“把天聊死了”來形容相親男女無話可說的情形,其實父母和子女之間的交流又何嘗不是。
中國式的父母對子女從來都不缺少關愛,缺少的是好好說話。
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說:“我認識到語言及表達方式的巨大影響。也許我們并不認為自己的談話方式是‘暴力’的,但我們的語言確實常常引發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成年人之間的交流尚且如此,何況是孩子。
他們的心靈更加的脆弱,更加的敏感,面對不會好好說話的父母,他們受到的隱形傷害會更大。
父母不能好好交流溝通,以一種自己都不能察覺的高姿態對孩子期盼,強行上綱上線。
久而久之,這樣的言語損耗會讓孩子形成一個巨大的心理空洞,形成自我防護,對父母乃至外界永遠關閉自己的世界。
好好說話是一門藝術,一個家庭的語言氛圍,會對孩子產生重要影響。
01 父母要正確定位階段任務
老話說不同的年齡就要做不同的事。
每個人生階段都有相對應的責任。
孩童時代學習娛樂,成年階段工作成家養娃,老年時期含飴弄孫安享晚年。
不要把“為了你我們拼命工作太辛苦,你要努力學習”這樣的話掛在嘴邊。
這樣隱含著“求回報求感恩”信息的話語無形中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父母的本意是激勵孩子成材,卻可能適得其反。
我的一位心理患者是一名高三的學生,臨近高考時他對父母產生了強烈的反感情緒,吵著鬧著要獨自住,就是不要見父母。
原因是只有學科考試下發成績,無論成績是前進還是后退,夫妻倆總會和孩子“交流談心”,話語間不斷提起自己工作的辛苦,為了孩子有多么拼命,希望孩子千萬爭口氣。
夫妻倆經常是輪番上陣,苦口婆心。
以至于有時父親在家里用筆記本完成工作,都會被孩子認為是作秀。
孩子精神壓力巨大,夫妻倆所謂的“談心解壓”反而起到了副作用。
成年人的任務之一就是要努力工作,就如同孩子要認真學習一樣。
成年人的工作就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為了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其中包括孩子也包括成年人自己。
難道沒有孩子,成年人就不生活,不工作了嗎?
所以父母千萬別給孩子扣“大帽子”,我們僅僅是在做我們當前的人生階段該做的事,認真工作,好好生活。
02父母要學會控制情緒
《2021年中國親子現狀調查報告》檢查結果:
87%的家長承認自己有過焦慮的情緒,有20%的父母有中度焦慮,近7%的人有嚴重的焦慮。
父母在與孩子的日常交流溝通、處理問題中極易將“焦慮”轉化成“憤怒”“挑刺”“否定”等消極情緒。
孩子寫作業拖延,家長怒吼。
孩子成績下滑,家長怒吼。
孩子沒按要求整理個人物品,家長怒吼。
怒吼常常還伴隨著對孩子的否定和打罵。
家長不僅對孩子的表現做出情緒化的反應,夫妻之間的相處也是處處爭執、事事苛責、相互抱怨,好不避諱孩子是否在場。
家庭氛圍時刻處在狂風暴雨中,情緒的戰爭一觸即發。
我曾經對一名厭學的初二學生進行過心理治療。
經過多次的交談診斷,了解到孩子不是真正意義的厭學,只因父母總是發生爭吵。
因為爸爸沒給弟弟準備幼兒園第二天要使用的學具,媽媽和他大吵一架。
因為姥爺住院媽媽陪護了一周,無暇顧及家中事物,爸爸非常不滿。
因為自己初二期末考試成績跌出年級前二十,父母從互相指責不關心孩子學習到一起責怪孩子不讓家長省心。
孩子想通過個人的厭學來轉移家長的注意力,從而獲得家中短暫的平靜。
在這樣的氛圍下成長的孩子,他們的心理會無比的壓抑,處理問題的方式也會非常極端。
家長要知道發脾氣、打鬧等方式不是教育孩子的方式,只是在傳遞消極情緒。
孩子在成長階段的各種不完美表現是成長蛻變的方式,犯錯可以懲戒,做到不足可以改善,然而發脾氣解決不不了任何問題。
正確認識孩子成長的規律,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03 說具體的方法而不是喊口號
家長經常耳提面命,“你要努力學習”“考試的時候要仔細”“你要和同學們好好相處”。
這樣的口號對孩子的幫助甚微。
很多時候孩子需要的是具體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例如語文考試做題的時候,題目讀兩遍,圈出關鍵詞后再下筆;數學做題時留好草稿紙上的驗算痕跡,對照驗算進行審查。
平時多積累記錄自己所見所聞,便于和同學們交談時分享有趣的話題。
具體方法指導才能引導孩子在成長中少走彎路。
最后:
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復印件。有些絕對卻不無道理。
孩子的一生都會有父母言行的影響,我們會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身影。
因此,學會好好說話,不僅是在進行自我修煉,更是對孩子上一堂生動的人生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