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強迫癥不能治愈(怎么治療強迫癥)
一個心理咨詢匠帶你進入自己內心的世界,喜歡的關注吧!
心理健康是每一個父母最擔心的問題,只要孩子稍微有些情緒的波動,父母就會擔心自己的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這就是需要父母系統學習了解各年齡階段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如何幫孩子消除焦慮的情緒,幫孩子做好心理營養,心理建設等,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老師在直播課里都有系統講解,想學習的家長聯系我們。
強迫癥究竟有多痛苦呢?
在遼寧沈陽“我承認我有病《強迫癥實驗展》”的留言板上寫了好多真正強迫癥患者的感悟:
光是重復行為也不足以解釋強迫癥。大部分情況下,強迫癥患者明知道沒有意義,還是遏制不了心中邪惡的沖動,根本原因是在他們的大腦里,不僅是收信人不見了,小火車脫軌了,連信號站也壞了。
在我們的大腦里,有個叫做腦基底核的東西,是指揮各種送信小火車的信號站,每天接收信息,再反饋。它最厲害的地方是能幫我們篩選相互矛盾的想法,正常人遇到麻煩事兒,并不會陷入瘋狂洗手,就是因為信號站告訴你:“沒用你就別做”。
強迫癥患者就是“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因為腦基底核壞了,認知判斷能力壞了,心態也就崩了,“瘋起來我連自己都不相信。”
不得不說,強迫癥是比抑郁癥還難讓人理解的一種心理疾病,有時候沒有真正得過的人不容易理解。
但國內對于強迫癥的認識說實話并不是很前沿,我國強迫癥患者大概在1%左右,但目前,只有34%的強迫癥患者在尋求醫學治療。
所以,相較于抑郁癥人們更加不太了解強迫癥,很多人都覺得強迫癥只是習慣整理東西,或者擺放東西需要很整齊等等這些簡單的強迫沖動而已。
直到2016年底,國內才發布了《中國強迫癥防治指南》,基本照搬了國外的診斷標準,還沒展開研究中國人強迫癥的特殊性。
即便那些有自救意識的,也僅僅只是在網上搜索一些走出強迫癥的資料而已,比如強迫癥患者翻看最多的就是森田療法,可這些人并不知道森田療法需要很強的領悟能力以及需要系統的行為聯系。
大部分人會抱怨,都知道順其自然,接納自我,不要在意強迫癥狀,覺得很有道理。但是,只是當時感覺有點用處,過一段時間后,還是會比較糾結,甚至有些人會覺得自己強迫癥是否特殊等等。
有些人采用暴露療法,可要知道暴露療法需要很強的意志力,需要勇氣不斷面對自己恐懼的人事物等。
說到底,哪怕森田療法更重要的是為所當為,什么是為所當為?就是在你恐懼害怕的時候,還是要面對恐懼的事物,做該做的事情,某種程度在行為方面,森田療法也有暴露療法的成分。
所以大部分人會因為恐懼而退卻,研究表明,直接實施暴露,有30%的患者會因恐懼和害怕而停止治療。
所以面對強迫癥,我們到底該如何面對恐懼的癥狀呢?為了解決它,我們需要先了解它。
強迫癥的特性
強迫癥有兩種特點,一個是為了緩解焦慮而實施強迫行為,另一種是為了逃避強迫癥而強迫自己不去想或者不去做,但根本擺脫不了,從而產生怨恨自我心理,這就是反強迫。
不論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都會加重強迫癥。
拿第一種來說,比如自己總是擔心病毒會傷害自己,所以一天需要洗幾個小時的手。在他們的內心中,一旦想到病菌會傷害自己就產生巨大焦慮,這個時候他們為了緩解自己的焦慮,就想到用洗手來解決,可殊不知這些行為只是短暫緩解了焦慮,長期來看卻是在維持強迫癥狀。隨著時間的推移,強迫行為會慢慢變成一種“成癮”行為,其心理機制類似于抽煙喝酒。很多抽煙喝酒的人明明知道這樣做會影響身體健康,但是就是難以控制。
強迫障礙的認知理論模型,其中紅色部分為治療重點
所以這樣一遍又一遍實施強迫行為只能讓自己陷的更深,這并不是一種有效的方式,所以在《腦鎖》這本書中作者認為:“過度的、儀式化的洗手、洗澡、刷牙等這些儀式化行為再做得多,也不會做到患者頭腦中的干凈”。
用我們中國人的理解就是,“心不干凈,怎么都不會干凈的”。
而強迫思維的特點就是,患者會因為這些骯臟恐懼的念頭而產生自我攻擊,比如一個人看到美女會聯想到美女裸體的樣子,這時候他們會因為這個念頭而懊惱,渴望通過自己的意志力控制念頭,可殊不知,越控制越糟糕,越控制念頭越多。
這就是典型的反強迫,在森田療法中這個叫精神交互作用。
強迫思維的處理方法
解決強迫思維大家經常看到的森田療法就是很好的處理方法,它叫人們“順其自然,為所當為”。
剛剛我說到,強迫思維越控制越糟糕,越控制越失控,大量研究均證明,干預“誘發情境”或“闖入性思維”毫無用處。
所以森田療法告訴我們,面對這些可怕骯臟念頭時,不管它該干嘛干嘛,等一會這些念頭就會隨著我們做事的情景轉移自然忘掉了。
這里提醒一點,森田療法并不是轉移注意力,因為很多強迫癥患者會認為轉移注意力才能忘記這些念頭,但轉移注意力其實也是一種逃避,在強大的癥狀面前基本無效的。
森田療法是為了讓你對當下事情的專注,壓根不用理會強迫癥,這時候你的注意力會潛移默化被當下的事情關注,自然而然就忘記了強迫念頭,當你閑下來又開始想起來強迫癥,繼續不管它做當下的事情,重復如此久而久之慢慢就會打破了強迫癥的精神交互作用,慢慢做到即便有強迫癥你也可以生活。
所以森田療法對待強迫癥就是不管接納,但同時需要做當下該做的事情,以不變應萬變的態度。
強迫行為的處理方法
強迫行為相比強迫思維要更麻煩一些,因為強迫行為有一定成癮性,患者一旦有強迫沖動就很難停下來。
就像我剛剛說的,一個人摸了臟東西就要洗無數次手,這個時候我們發現誘發強迫癥患者決定采取儀式化行為的背后就是對臟的恐懼。基本強迫癥患者都是被焦慮所驅使的。所以怎么能讓他們不怕,或者焦慮降低,自然就能控制了這樣無意義的儀式化行為。
這里很多人會建議采用暴露療法,暴露的原理是習慣性消退。我們的焦慮情緒,不會一直保持非常高漲的狀態,而會隨著時間逐漸平穩,甚至自行緩解。
在暴露療法中,心理醫生會建議你不斷接近自己恐懼的東西,試著打破你自己扭曲對待負面事物的認知。
但實施暴露療法時,就像我文章最初說的那樣,好多人會因為堅持不下去而放棄。這里就要注意了,我們實施暴露療法一定要在安全的設置下,同時逐級實施暴露療法。
這個方法后來升級了一下,就叫系統脫敏療法,根據情緒所引起的痛苦程度由高到低來劃分,共分為10個等級。下面是一位強迫洗手的患者的暴露等級表:
分好等級后,心理治療師會建議患者從痛苦程度低的等級開始,“習慣”了這類刺激后再過渡到下一個等級,一級一級往上挑戰,就像爬樓梯一樣。這樣做的好處是挑戰更容易成功,更容易增強信心。
所以,隨著我們一次又一次嘗試對恐懼事物的暴露,我們慢慢對這些事物的恐懼和焦慮度也會大大降低,焦慮降低了自然也就不會實施這些強迫儀式化行為了。
注意,隨著暴露成功次數的增多,焦慮的痛苦程度不斷下降,焦慮緩解的速度逐漸變快;相反,但如果用“逃跑”的方式去回避害怕的事,次數越多,焦慮的痛苦程度會不斷就會越高提高。
最后希望大家可以早日走出強迫癥,當方法自己采用出現困難時,要用心理解方法而不是抱怨方法。有條件的找心理咨詢師要比自己苦苦掙扎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