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初中成績差(小學成績還可以,初中第一月考很差)
現在教育內卷最厲害的就是初中了,只要孩子一上初中,無論是孩子還是家長,都會感覺到前所未有的緊張,小學時候那種輕松的心情沒有了,初中的競爭變得格外激烈,因為如果不能考到班級前10名,前20名,可能連高中都沒得上,更不要說重點高中了。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從初中開始,學生來自不同的小學,群體更大了,學習的科目增加到了7科,難度也增大了,僅僅過去一個月,老師就已經知道了哪些學生可以考上重點高中,哪些學生能考上高中,哪些學生是混日子了,不僅如此,看到學生的成績,發現不少小學成績優秀的學生,到了成績就變得一般了,總結這些學生的特點,不少初中生家長后悔,小學沒有做下面這5件事,希望能夠給小學生家長提供借鑒,不要再走彎路。
第一,沒有堅持給孩子練字
到了初中,考試科目增加到了7門,學生的數學增加,而且都是網上閱卷,對于學生的字體要求瞬間提高了,寫一手好字,在語文、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生物這些學科中,優勢非常明顯,如果每一科目能增加2分,總分就可以提高10分以上,而且語文和英語的作文,對卷面要求非常嚴格,如果卷面不好,扣分就不只2分那么簡單了,這和小學時候老師的寬松不一樣,小學生的語文經常能夠考95分以上,到了初中,120分的題目,過100分已經非常困難了,其中不少學生都在卷面上扣了大量的分數。
初中因為作業變多了,孩子的字體逐漸成型了,所以練字的效果不如小學,所以練字要趁早。
第二,沒有讓孩子進行大量閱讀
小學階段如果只學習課本內的知識,考得也不會差,但是到了初中,各科都學生的閱讀要求都提升了,這不僅體現在語文上,那些沒有大量閱讀的學生,越往上遇到的困難就會閱讀,因為現在各科都注意“情景”,“無情景不命題”,即便是數學,也有一大段的背景知識,如果閱讀不過關,題目都讀不懂,怎么做題?
小學階段,不要限制孩子閱讀的內容,只要孩子喜歡閱讀,就要廣泛涉獵,如果讀的少,讀的單一,都會影響孩子的閱讀能力,到了初中,雖然知道閱讀重要性,但是閱讀的時間已經沒有了,那些小學語文成績不錯的學生,初中成績也可能會下滑的很厲害。
第三,沒有讓孩子堅持體育鍛煉
學習不僅耗費腦力,也耗費體力,集中注意力是十分耗費體力的,那些體質不好的學生,成績往往也不好,因為學習的效率不高。
進入初中,體育成了一門“主科”,在中考中,很多地方的體育成績都超過了物理、化學、政治、歷史這些學科,逐漸上升到與語數外同分的地位,而學生的身體素質卻很難在短時間改變,初一開始,老師說全班能拉3個以上單杠的不超過5人,這個練習,只能靠自己,老師也幫不上忙,如果孩子太胖,體育得分就很低了。
第四,沒有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
到了初中,對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提升,小學階段,孩子學習習慣不是很好,家長還可以幫忙,老師還可以反復講解、練習,孩子暫時掌握不好,練習的多了,也就能掌握好了。
到了初中,學習科目增加,速度加快,這就要求學生有做計劃、預習、復習、總結歸納、錯題重做等習慣,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提高了,那些靠家長逼著學習的學生,就要落后了。
第五,沒有注意對孩子思維能力的提升
小學階段,主要是運算能力的考查,學生會算數,算準數,數學一般差不了,但是數學思維不一定好,到了初中,學習的內容更多,更加抽象,對學生的邏輯思維、抽象思維的要求更高了,所以部分學生,小學數學還不錯,但是從初一就開始落后了,尤其到了初二,接觸到了函數,對學生思維的要求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過度,有些思維能力不足的學生,數學成績就會下降。
所以,小學時候,學習不能急功近利,要注意對孩子的全面培養,教材內的基礎知識很重要,掌握不好很難出成績,但是如果只盯著教材內的基礎,也走不遠,初中就可能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