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很努力了可是成績還是很差(高中生為什么努力卻成績不好)
高一開學一個月,學校組織了一次月考,一個朋友拿到成績后,瞬間感覺孩子無望了。孩子小學、初中成績還不錯,通過努力考入重點高中,在重點高中的這一個月里,孩子每天晚上都要接近12點睡覺,父母看著心疼又欣慰,以為孩子更加努力和懂事了,成績會更好了。結果月考后,孩子多門學科不及格,總成績班級倒數,從不焦慮的父母也變得焦慮了,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有人說到了高中就拼智商了,難道孩子的智商真的不高嗎?
孩子學習?對于所有的家長來,最關心就是孩子的學習,對吧?如何幫孩子提升學習成績呢?影響孩子學習成績的因素有哪些?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影響孩子學習的主要因素有22條之多,家長你了解幾條呢?
如果智商不高,不可能考入重點高中,那么,為什么孩子很努力,卻被現實狠狠一擊呢?高三老師給他分析,可能是下面這幾個原因:
第一,高中不努力,就不行!
小學靠習慣,初中靠態度,高中靠能力,這個要求是層層提高的,在初中階段,學習的內容少,知識點難度不大,題型相對固定,只要學生想學,自覺學習,成績就不會差,智商低下的是極少數。中考淘汰的學生,主要是不愿意學習的學生。
到了高中,從高一開始,學習科目一下子增多,9門考試學科同時推進,而且各科的內容量更大,更加抽象了,學習的內容比初中增加了一倍,高一高二要把高考內容學完,老師的授課速度快,課時少,學生的作業多,每天完成作業對于多數學生都是奢望,所以,除非學生的基礎特別扎實,接受能力很強,學起來游刃有余;否則,不努力,就一定會落后。
第二,高中只努力,也不行!
但是,同樣是努力,為什么效果不一樣呢,難道真是智商的原因嗎?仔細觀察學生,就會發現那些很努力,但是成績不好的學生,其實都是“假努力”的學生,一般分為兩種:
1、學習裝模作樣,實際上效率很低,這類學生是老師眼中的“老實人”,他們不違紀,不請假,不曠課,上課、自習課坐在那里認認真真,但是成績就是不好,仔細觀察,這些學生往往容易走神,手上小動作還很多,課堂效率不高,自習課效率更低,看上去很老實,但是實際上是在“磨洋工”。
2、用身體上的努力代替大腦的懶惰,這類是典型的“偽勤奮”狀態, 有很強的欺騙性,每天忙著學習,加班加點,熬夜學習,關鍵是學習了,至于學了什么、學了多少、效果如何,他們很少或者根本不去想,這類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學習不用腦子,不會獨立思考,努力沒有方向,好鋼用不到刀刃上,所以也是徒勞的。
所以,在高中學習中,會學比學會更重要,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可以事半功倍。而這些方法,主要的不是灌輸,而是自己去思考,去總結,去感悟,這需要學生動腦思考,所以我們經常說“窮忙活”,那些天天很忙活的人,往往是只動手不動腦的人,這種忙活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
第三,高中生最重要的是:毅力+努力+智力
高中學習,不努力不行,只努力也不行,真正優秀的學生是想學習又會學習的學生,這類學生智商在線,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都不錯,即便不是很突出,也可以通過努力彌補,他們努力學習,努力做題,不僅注重題量,更注重做題后的歸納總結提升,在遇到困難時,不放棄,不抱怨,直面自己的問題,想方設法去解決問題,這樣的學生才是最后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