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跟父母溝通(孩子不理解父母,父母該怎樣去和孩子溝通)
做父母的是否有這樣一種感覺呢,隨著孩子逐漸長大。感覺孩子與父母之間卻關系越來越疏遠了,孩子越來越不喜歡和父母交流與溝通了呢?
家庭教育是每一個父母必修的課程,國家也推出家庭教育促進法,主要是如何通過家庭教育的培養,讓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的,左養右學教育賴頌強團隊13年的家庭教育服務經驗總結:家庭教育應實現三個目標:第一個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第二個孩子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三個孩子的完成學業,家長你認可嗎?
可能有些人會認為是孩子到了青春期,比較叛逆所致。現在孩子還小,不用太過考慮這些事情。
殊不知,孩子與父母之間溝通難這個問題,可能是父母自己在不斷給孩子挖坑導致的。父母給孩子挖坑越多,孩子就會越早的不愿意父母交流與溝通。
我家大寶上小學三年級之后,我就有了這樣的感覺,與孩子溝通非常困難,孩子總是軟硬不吃油鹽不進,說什么都不聽,讓我頭疼不已。
真的就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年齡差距產生的代溝,導致孩子不愿意與父母交流溝通嗎?
在我家大寶班上,感覺與孩子之間交流困難的父母并不在少數。在一次家長會上大家一起討論了這個問題。
但也有不少父母與孩子之間非常親密,沒什么代溝的,相處得就像是朋友一樣,他們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與經驗。小學班主任老師也提醒說,“孩子與自己父母之間產生代溝,其實不僅僅是由于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年齡差距,可能在很多時候是父母家長人為制造的。”
父母雖然一心都是為了孩子好,為了孩子付出了所有,但父母很多時候都是一廂情愿的為了孩子好。并且也沒有考慮過自己的言行舉止,是否是孩子需要的,是否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因此,在不知不覺間,就讓父母與孩子之間產生了一些代溝。如果父母沒能及時的發現并且改正的話,隨著孩子的逐漸長大,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這些代溝,可能就會越來越深。
父母的哪些言行舉止會讓孩子失去溝通的欲望呢?
父母與孩子交流溝通時,父母說的最容易讓孩子失去溝通欲望的話,在我兒時的時候,也聽了很多。其中最讓我記憶猶新還是“我吃過的鹽,比你吃的米都多”!
當父母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瞬間就沒有了與父母進行任何交流溝通的欲望。雖然父母說的這句話可能是事實,小孩子懂的事情少。但父母說這句話的時候,潛臺詞就是在說,父母說的都是正確的,小孩子說的都是錯的。那么小孩子還有什么可以對父母說的呢?默默的聽著不久好了么?
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懂得事情少的時候,父母這樣說可以很好的打壓孩子,同時也會讓孩子失去了與父母交流溝通的欲望;而但隨著孩子逐漸的長大,懂得的知識越來越多,父母可能就說不出這樣的話,這個時候父母說的話,可能就沒有多少營養成分了,這個時候孩子可能更不想與父母交流與溝通了。
孩子不愿意與父母交流與溝通往往都是父母自己挖坑導致的
雖然代溝會讓能產生隔閡,但這并不是孩子不愿意與父母交流與溝通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還是在孩子愿意與父母交流溝通的時候,父母卻一次又一次斷絕了孩子交流溝通的欲望。
父母總是高高在上,美給孩子溝通的機會
在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時候,父母總是喜歡給跟孩子講大道理。讓孩子聽從自己的自己,父母認為這才是交流溝通。當孩子反抗頂嘴的時候,父母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想盡各種辦法去打斷孩子,讓孩子閉嘴。
其實,很多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溝通的時候,都犯了這樣一個錯誤,那就是沒有將孩子擺在與自己同等的地位上,進行溝通與交流。
想要更好的與孩子交流溝通,父母不要總是以上帝視角來審視孩子,以過來人的身份教訓孩子;而是應該將自己擺在與孩子同等的地位上,進行平等的交流與溝通,這樣孩子才更愿意敞開心扉,與父母進行交流溝通。
父母不以身作則,卻又總是雙標行為要求孩子
為什么父母回到家后就可以抱著手機玩,而孩子卻只能去做作業看書呢?
可能很多父母會認為,因為我們是大人,你是孩子,我們要求你好好讀書學習都是為了你好。
雖然父母要求孩子讀書學習,少看電視玩手機是為了孩子好,但是父母這樣的解釋,卻顯得蒼白無力,沒有多少說服力。父母無法成為孩子努力的榜樣,那么父母說再多的大道理,都會顯得蒼白無力。
要知道,孩子心中,父母總是拿別人家優秀孩子與自己比較的時候,孩子也會拿別人家優秀父母與自己父母比較的;并且父母要求孩子努力讀書學習是為了孩子好,孩子也會想著父母如果能夠在努力一些,自己就可以成為富二代了,這對全家人不都是更好的么?
如果父母總是應付孩子,對孩子要求一套,而對自己又是另一套要求,這樣的雙標行為。那么父母的話,在孩子面前可能會越來越沒有什么威權威和可信度。
如果你也是這樣做這樣的父母,那么就不要總是抱怨孩子不聽話了。因為作為父母的我們,沒有做好榜樣和示范帶頭作用,又怎么能夠教育好孩子呢?
互相尊重是交流與溝通的基礎
人都難免犯錯,有尤其是孩子犯錯是經常的事情,當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可能都會要求孩子馬上認錯道歉。
而作為父母的我們,當我們犯錯的時候卻又是另一種態度。當父母做錯了什么,卻從來不會對孩子說對不起,因為在一些父母心中覺得這樣做,會讓自己沒面子,失去了父母的權威。
而實際上,父母做錯事不認錯的行為,卻可能深深的傷害到了孩子。雖然孩子還小,會原諒父母,但隨著孩子的長大,也是希望被父母尊重的。
當父母做錯事兒的時候,孩子也希望父母能夠平等地向自己認錯。不然隨著孩子長大后,那么這就會增加孩子拒絕與父母溝通與交流的幾率。
其實親子溝通并不難
為什么有家長可以和孩子相處的像朋友一樣,并不是說這樣的孩子,天生的就比較好帶、聽話。而是他們有著更好的家庭教育與溝通交流的方法與技巧。
往往這些父母會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不會輕易在孩子面前大吼大叫,更不會總是打罵孩子。因為聰明的父母都知道,父母的聲音越大,可能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也會越遠。
聰明的父母,也不會總是翻孩子的舊賬。當孩子犯錯后,能夠知錯認錯改錯,在批評過后,父母也就翻篇了,不會再老是翻孩子的舊賬,用曾經的錯誤了來批判孩子。
聰明的父母會尊重孩子,平等的與孩子進行交流與溝通。在父母與孩子溝通的時候,往往會以朋友的身份傾聽,與孩子平等的交流,允許孩子跟自己分享一些,在很多父母看來非常無聊,沒有什么樂趣的事情。聰明的父母并且會認真的聆聽,還會給予及時的反饋。
這樣的溝交流與溝通才是有效的。這樣的父母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敞開心扉,與父母無話不談,不僅成為親密的一家人,更能成為親密無間的朋友。